张艳艳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父母的言传身教使她从小就萌发了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愿望。19岁那年,她如愿以偿走进了大宁县城关小学。第一次走上讲台,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和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时,她的心被融化了,感动了,决心扎根山区,把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们。从此,她便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教学生涯……一干就是22年。
初为人师,张艳艳担任三丙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这个班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班级的凝聚力和纪律性都很差。再加上她又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教学上没有一点经验,对带好这个班一点都没底。每次备课时,坐在办公桌前,看着邻桌的老师们埋头书写,笔走龙蛇,一个个胸有成竹的样子,她却不知道该如何着手,课堂教学一塌糊涂,教学效果事倍功半。这时,做教师的老父亲看出了她的困惑,忙碌之余总是给她指点迷津。课余时间,她不耻下问,虚心向老教师们请教,并请校领导和一些资深教师来听课、评课,大家都诚恳地提出意见。在艰苦努力下,她渐渐地摸索出了一些教学门道,教学成绩也逐步跟了上来,在三尺讲台上站稳了脚跟。
随着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和充实,张艳艳在工作中崭露头角,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也如鱼得水、渐入佳境。她深刻认识到,一个班级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班级管理的成败,后进生的转化是关键。执教一个班级,老师们总会遇到一部分后进生。十几年前,她接手的班里有两个特殊的学生,是学生眼中的“弱智生”和班里的“老大难”。但是,他俩却热爱劳动,平时班里的脏活累活抢着干,然而下课后却没人愿意和他们玩,甚至连他们的名字也不愿提起。发现问题后,她首先严厉批评,制止了同学们这种歧视后进生的错误做法,并且无论是课上听讲,还是课下的批改,她都会过多地关注他们,并且从头教起,鼓励他们要有自信,一定能学会,学校的时间不够用,她就利用星期天把他们带到家里给“开小灶”。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漫长的一段日子的学习,他俩的音节和识字量也就跟上来了,成绩也渐渐提高了,成为班里的上等生。现在,他们都已成家立业,有了自己养家糊口的本领。一个学生在外地当老板,只要一回来,总要来学校看看张艳艳。记得一次聊起学拼音的事,他竟像个孩子一样激动得涨红了脸说:“张老师,我现在玩手机打字只用拼音,不用别的输入法。一打字,我就想起了您。”看见他那憨态可掬的样子,张艳艳心里很欣慰。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张艳艳认为,要想教好书,首先要育好人,教师要“身正为师、艺高为范”,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她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多年来,她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言谈举止,既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又时刻处于学生的效仿之中。所以,当要求学生努力学习时,她首先做到忘我工作,刻苦钻研;当组织学生热爱劳动时,她首先扑下身子,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时,首先做到了以身作则,模范地遵守校纪班规……终于,班里有人主动弯腰拣废纸了;同学们中间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会主动为学困生讲题了……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验证了“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胜似千言”的这句至理名言的正确。
常言道,忠孝不能两全。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张艳艳总是满腔热忱的工作,很少回家探视父母。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后来患脑梗塞后连饭都喂不到嘴里,她要请假带上去外地看病,父亲坚决不让,说几十个学生的课程不能耽误。就这样,在父亲患病的十几年里,她几乎没有在病床前侍候过。可是她所带班级里的孩子们有个小灾小病的,她总是第一时间把孩子送到医院就诊。想一想,她亏欠父母、亏欠家庭的真是太多了……2008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她刚刚家访回来,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病危,他和老公立即骑上摩托车直奔医院,然而,这一次竟成了和父亲的永别,瞬间失去亲人的痛苦,使她沉浸在懊悔、遗憾、痛苦之中,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了“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滋味。然而,掩埋了亲人之后,悲痛之余,她很快振作了起来,逝者已去,生者当奋起。老父亲已经走了,她要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在振兴大宁教育的康庄大道上奋力前行。
二十多年来,张艳艳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和满腔热血都倾注在了孩子们身上,孩子们也给予了她真情的回报。多年的超负荷劳动,使年轻的她落下了腰椎疼的毛病,厉害的时候半个身体都疼,以至于上课都要扶着桌子讲课,孩子们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关心地说:“老师,您坐下讲吧,我们站起来听就是了。”运动会的时候,骄阳似火,学生们会拧开饮料瓶递给她说:“老师,您喝一口吧!”平安夜来临之际,办公桌上会有孩子们悄悄为她准备的平安果及祝福语。毕业来临之际,孩子们个个争着向她临别赠言,那一句句感人的话语还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老师,我敬爱的老师,谢谢你,自从当了你的学生,我明白了,原来阳光是这样照亮人生的,雨露是这样滋润禾苗的。在我心目中,你是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我们始终不会忘记你的教诲,因为你是我们最最尊敬的老师!”“老师,几年后,您还在这儿吗?等到我们成功的那一天,一定会回来看您的!”孩子们的肺腑之言感人至深,每当回想起这些,那满身的伤痛、艰辛的付出,在她看来是那么的物有所值,也许,这就是她所期待的最好的回报吧。
多年来,张艳艳所带的班级语文成绩始终在各级各类质量检测中名列前茅,先后被省、市、县评为优秀班集体。她本人多次被授予省、市、县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在临汾市首届“三名”工程表彰会上,她又获得市级名师的殊荣。
通讯员 侯耀强 文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