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2000年9月,刚刚大学毕业的孙小荣带着这样的愿景走进了曲沃县曲村中心小学,在昔日培养自己成人、成材的母校中,孙小荣用自己14年的青春,怀着一颗爱人育人之心践行着当初的诺言。14载红烛耕耘路,留下了一串串长长的脚印……
曲村中心小学虽然属镇级小学,但毕竟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绝大多数卫生意识欠缺、安全意识淡薄、举止行为存在诸多不良习惯。孙小荣认为:“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一生着想;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一生奠基。”她深信: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成命运。因此,引导学生把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就必须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于是,养成教育成为了孙小荣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课,她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虽然学生们年龄较小,但在她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学生们渐渐告别了陋习,看着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以及有了团结友善意识,孙小荣看在眼里、喜在脸上、甜在心里。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群好的班干部,他们可以以身示范,带动和感召全班学生,使班风纯正。”因此,孙小荣总是把选拔和培养好干部作为班集体建设的一件大 事。通过演讲、劳动、体育、分发课本等活动,发现有能力、有口才、有吃苦精神的学生,担当班干部职位。班委会成立后,孙小荣尽快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了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同时,她还给予定期的指导监督。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心。此外,孙小荣还通过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养成习惯教育会等多种专题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这些活动大大促进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使孙小荣所代班级在学校的管理评比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孙小荣一直都认为,“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觉得愧对老师,愧对学业。”在她看来,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就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通过孙小荣的努力,她的学生在学校的广播操、演讲、拔河、写字等比赛中都获得了多项奖励:在纪律、学习、卫生方面成绩突出。因此,孙小荣所代班级常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教育需要爱心,孩子渴望关爱。孙小荣以宽广的胸怀去接纳每一位学生,以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她经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爱心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对学生倾满爱心,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是孙小荣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曲村中心小学的学生全部都是农村孩子,很多家长忙于农活或外出打工,根本没时间、没精力去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很多学生不仅邋遢,而且学习态度比较散漫。于是,孙小荣除了是孩子们的老师,俨然还是孩子们的妈妈和心理辅导师。爱可以增进师生友谊,加深了解认识,加强相互信任,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在爱的基础上,孙小荣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开展理想前途教育,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班主任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有一颗爱心和宽容的心,做学生的引路人。”孙小荣这样说,也这样做着。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情是没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使命的。于是,孙小荣把提高个人能力当做不断提高师德修养的一个目标去追求,平时刻苦学习理论和文化知识,不断提升学历水平。教学上更是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广采他山之石。几年来,她先后参加县、市骨干教师培训,多次参加教材培训,聆听专家报告,吃透教材编写意图。课前,她围绕课改理念,深刻领会课标内涵,准确把握、认真钻研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课堂中,她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阅读教学中做到融整体把握、突出重点、品味语言、领悟写法为一体,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平等对话。课堂上,因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教学理念的前卫而精彩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孙小荣已执教市级公开课3节,县公开课4节。参赛课获得市二等奖一节,县一等奖二节。
作为语文教研组长,孙小荣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作为己任,深化了“五环节教学”的专题研究。注重借鉴他人经验的孙小荣曾先后多次和语文组的老师参加省级、县级组织的多样的研训方式,以问题研究引领课堂,开展了主题多样的研训活动。任职以来,共有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获奖或发表。其中2篇获国家级奖项,2篇获省级奖项,市县级发表5篇。
成绩不能满足,名誉催人奋进。“我要坚守着三尺讲台辛勤耕耘、开拓创新、默默奉献。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因为,在我的心中,学生永远是天使,我就是为天使修补翅膀的。”孙小荣将继续沉醉在守护心中天使的道路上,教书育人……
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