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珠:一生与体育“结缘”的人

2014-09-23 09:26:3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一种爱好,坚持了40多年,就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习惯,延续了近20年,就成为了一项事业。由喜爱到热爱,并生根发芽……

对尧都区老年体协主席张天珠而言,体育是他一生的“伴侣”。孩提时代的他就十分爱好体育运动,这样的喜爱一直伴随着他成长,并渐渐升华成了热爱。20岁那年,张天珠如愿在体育老师的岗位上奉献青春,一干就是40年。进入暮年,张天珠又勇敢唱起“人生第二春”——投身组织老年体协活动近20年,见证了无数社区及村庄的老年活动场地从无到有。常年的忙碌奔波、发展组织、扩大队伍,组建健身站点272个,健身项目已发展到40多种等集体成绩。多年间,他先后获得“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全国社区先进志愿者”“老年体育领军人”等荣誉,张天珠用他的智慧和影响点燃了夕阳烈火,只为了那一句:“让更多的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更健康、幸福!”

在尧都区老年体协办公处,身高1米80的张天珠,精神饱满地向记者介绍挂在走廊墙上的一张张照片,“以前醉心体育是因为爱好,一个人痴迷。进入老年体协后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群老年人在一起锻炼,健康有了、快乐也有了!”

1997年,张天珠担任尧都区老年体育协会副主席、主席职务。作为老年体协的带头人、组织者,如何建设好老年人的活动场地,提高老年人的健身意识,成为他上任后的心头大事。

张天珠随身的小背包里有个记事本,这个小本儿被他视为宝贝。一页页泛黄的纸张上清楚地记载着每一年的工作计划;周周所要待办的事项;天天所见所闻的工作情况……从1997年到现在,他无论到哪个社区或村庄考察,几乎都是靠双腿走路,平均每天要走近10公里的路,“一方面是健身,另一方面是想为自己一直坚持走路设立一个目标,挑战自我。”这一走便是17年,一路走、一路记。

“只要能为老年人建设活动场地,跑多少腿、说多少话、操多少心都是值得的。”2002年的夏天酷暑难耐,在尧都区魏村的一个废弃工厂内要建造一块门球场地。张天珠作为负责人,每天都在现场亲自指挥,组织该村的老年朋友们一起平整、滚压、洒水……而作为负责人的他却是干得最起劲儿的一个,常常在室外30多度的高温天里,一个60多岁的老人拉上铁滚子一干就是两个多小时。“辛苦肯定是有的,但换来了那么多老年朋友的欢声笑语,也是值得的。”如今,讲述起当年的情形,这位年迈的老人无比欣慰,脸上流露出孩子般甜美的笑容。

“老年人的健身项目跟我年轻时教学生的项目不一样,老年人的健身项目一定不能太剧烈。”在抓老年体育活动项目上,他起早贪黑,总是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下班,搜集各种资料,组织开展项目的多样性,吸引了众多老年人广泛参与,他先选择国家老年提携推广的健身秧歌、健身球、柔力球、太极拳,又推出了本地老年人喜欢的民俗项目,如踢毽子、锣鼓、跳绳、甩鞭子,还选了一些时尚项目如广场舞、街舞、跳舞……几年间,全区健身项目已发展到40多种,频频坚持参加多种活动,涌现出了一批精品的团队,如花鼓队到人民大会堂、延安演出,健身鞭王贾万聪上中央电视台演出、台湾演出,中华麒麟鞭在黄河电视台进入达人秀。健身球、健身秧歌、柔力球代表队到香港、浙江、福建表演,锣鼓队赴韩国、台湾表演,极大地提高了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的兴趣。

要使各个健身站的活动项目能坚持下去,必须有人去教。近20年来,他多次举办培训班,培养了一批能教会带有组织能力与技术水平的教练,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派60多名教练参加市、省、全国培训,请市、省、全国教练来办培训班20多期,培训了500多人次。派教练到农村、社区办培训班。目前,尧都区有国家一级、二级、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303名。“这些教练组织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积极热心,到农村、社区教节目,早出晚归,从不记报酬。”张天珠一谈论起那些教练,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老年健身,更要注重科学健身。近20年来,张天珠一直思考着要把老年体育纳入到科学健身,为此他成立了老年体育科学研究会,对老年体育的目的、意义、发展方向,搞好工作的办法进行调查研究,几年来,先后发表论文50篇,其中有10篇获国家老年体协,省、国家老年学学会一等奖或优秀奖。

夕阳生辉,晚霞添彩。如今,年近八旬的张天珠每天坚持锻炼,精力依然充沛,他说:“年轻时,体育运动令我激情与活力四射,晚年时,又能与体育结缘,让我为更多的老年人的晚年送去一份健康、一份快乐。”一项体育爱好坚持一时容易,坚持一辈子却很难。张天珠难能可贵的始终坚持着,孜孜不倦,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体育”事业,让更多的老年人从他的身上吸收“营养”、汲取“养分”。

记者 杨文婷

     

责任编辑:席沛钊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