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杨金才家,扑鼻而来的中药味触动着记者的嗅觉;一眼望去墙上满是杨金才、名家的或是农民的书画作品,冲击着我们的视觉。这是一位中医医师的家,更是一位研究书画的艺术家的书房,这个书房的主人正是杨金才。
杨金才,1942年生,洪洞县堤村乡北石明村人。退休前他是中医主治大夫,退休后悬壶济世之余,选择武术与书法两项业余爱好。他更多的身份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洪洞县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赵城分会副会长,临汾市书协会员。说完文才,还有武才,杨金才自幼爱好武术,早年师从洪洞通背拳第八代传人梁德元,擅长太极拳,曾在2006年参加邯郸举行的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上获得银牌,有道是爱一行精一行。
说到杨金才书法方面的造诣,可谓书工隶篆,书法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县和全国展览,曾获得《三立杯全国书画展》优秀奖、中国书画艺术》银奖、夕阳红”全国书展银奖等。曾自行编辑过《百善孝为先书画集》,编著过《小篆浅谈》、《杨金才医案选》等。
弘扬孝道 古今孝行感天
古训云: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抚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百善孝为先书画集》就集录了《古人论孝》《二十四孝图文》《今人说孝》《当今二十八孝例》等书法、绘画作品,图文并茂。杨金才担任此书的编辑,其中重要的《二十四孝图文》这一部分的文字书写全部由杨金才完成。
每一篇故事都是一个标杆,是古人对孝道最好的诠释。杨金才把二十四个故事释文全部用曹全碑隶书、欧体书和行书三种书体工整书写,过硬的书法技巧让每个故事展现给读者。文中有些空白的地方,杨金才还会加上自己写的跋文。也算是今人对孝道的再一次温读。杨金才告诉记者,选择曹全碑的隶书,因为曹全在东汉灵帝时举“孝廉”,是宣传孝道的代表人物,素享盛名的汉隶“曹全碑”正是记颂曹全的功德。选择欧阳询的楷书,因其笔法骨气劲峭,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正好契合了孝道是人们努力遵循的标准。选择自成一体的行书,结合前人书法,又因“行”有“行走”的意思,他想用此表达孝文化是中国历代推崇的美德,是做人基本的行为准则。
问及当时写完二十四孝的故事有什么想法,他说:这个书画集是2009年举办的一次孝文化展览后收集的,当初的想法就是想让‘孝’这一行为在年轻人中传播。当时动员同行业者写现今孝道的文章、故事,也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提倡孝道可以培养人们的爱心和责任感,提倡孝道可使父母真正安度晚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所以说,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潜心研究 《小篆浅谈》出版
篆书仿佛是一种早已远离当代人生活的一种文字,大多数人不会写、不会认,但却有人写、有人认,问题就出在这,因为不懂其原理而经常出现写错的现象。就比如你也许看见很多大酒店挂着篆书很有韵味,但不免有错别字,在内行人眼里往往不揉沙,会指出其中的错误。
杨金才研究小篆,正是看见这些不规范的写法,因为保持着文化人责任心,保留着文化人的意识,以及追求上进的积极精神,故而为文化氛围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小篆浅谈》也许是一本大多数人用不着的书,但是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小篆难写,研究者也不多,但杨金才说过“文字是个严谨的东西”。杨金才写此书一是为了书法爱好者学习古代文字方便查阅,更多方面是给小篆爱好者交流些心得。全书共收录偏旁部首396字,有用古今形异、古今义别,还有楷同篆异、楷篆相近、一字多篆等方式总结,既要查阅古今资料,又要不时为工具书中有些错误纠正,就《小篆浅谈》这本书就参考了《说文解字注》《康熙字典》《辞源》等书,工作量可见一斑。
手捧着这本《小篆浅谈》翻阅,虽不太懂,但文中布局形式和严谨的解释让人感受一二。一张手写的“勘误”从书中掉落,上面正是这本书的勘误,印刷制品的错误让杨金才再一次为自己的作品勘误,正是这股认真的劲头才更让我们感受到“文字是个严谨的东西”这句话在杨金才心中的份量。
记者 王隰斌 遆红戎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