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荣:用爱心滋润学生

2014-09-26 09:42: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从19岁到33岁,曲沃县曲村小学的孙小荣老师将自己一生中最美的岁月年华奉献给山村小学的孩子们,她用自己的青春诠释着对教书育人的热爱,也用一张张成绩单证明着一个乡村女教师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成就。

仅仅14年的时间,孙小荣就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的殊荣,作为80后的乡村教师,她用自己的真心付出书写了我市教育界的一个传奇。然而,荣誉的背后,更多的是鲜为人知的坚持和汗水。

成长过程

曾经梦想当警察

与记者之前想象的大不一样,眼前这位获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的孙小荣竟是如此年轻,心里顿时觉得钦佩不已。

“我只不过是全心投入到平时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敢于改革和创新而已,感觉没有做什么。”孙小荣的话里充满谦逊之辞,她坦言自己只想做好自己,压根也没有想到能获得如此高的荣誉。

孙小荣1981年出生于曲沃县曲村镇吉祥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四个孩子,她排行第三。

“由于出生在村里,生活比较苦,父母当时的想法就是一定要让我们读书考学,将来一定要有出息。”孙小荣说,当时家里条件并不好,但是父母省吃俭用,一直供她上学。

1997年,在中考结束后,孙小荣只报了两个志愿,第一志愿是师范,第二个志愿就是警校。

“第一个志愿是父母的意见,父母的想法是报考师范学校,将来能当个老师,第二个志愿才是我自己的意愿。”孙小荣笑着说,她当时的想法是想考军校和警校,感觉比较酷,当时好多同学都有这个想法,她当时也盼着能被警校录取,但是最后被河南沁阳师范学校录取。

考上师范院校后,孙小荣也没有对自己放低要求,在选班干部时,她就自己选了自己,还参加了学生会竞选。“当时考虑的就是这样能充实一些,对自己也是一个锻炼。”在孙小荣的执著努力下,中专三年时间,她的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前列,并获得“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等荣誉。

孙小荣的从教之路,还充满坎坷。2000年,孙小荣师范毕业后回到老家,成功应聘到曲沃一所私立学校,成为了一名教师。在这所学校里,好学的孙小荣向老教师们请教学习,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一年后,孙小荣调到曲村镇曲村小学试岗。刚开始一个月工资才150元。”孙小荣笑着说,由于工资低,好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干,出于对教师行业的喜爱,她硬是坚持了下来。

为了省钱,孙小荣便吃住在学校,从家里带点米面油菜,自己做着吃。由于还有其他的开支,150块钱根本不够用,她只有省吃俭用,生活过得紧巴巴的。“也没想过转行,因为和孩子们、和学校处下了感情不忍心放下,从心里也放不下。”

白天上课,晚上复习备考。一直坚持到2003年,在通过全县公开教师选拔后,孙小荣成为一名正式在编的小学教师,相应待遇也提高了,孙小荣心里更坚定了奉献教育的决心。

为了学生

她付出全部的爱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

自参加工作以来,孙小荣暗暗给自己定下目标,要做就做最好,不能辜负了领导的信任,不能辜负了家长的期待,更不能亏待了学生。

多年来,孙小荣一直从事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任务,而且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抱着强烈的责任感和高涨的工作热情,努力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曲村小学属镇级小学,毕竟是农村学校,这些学生绝大多数卫生意识欠缺,安全意识淡薄,给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工作伊始,孙小荣在了解了乡村小学的现状后,便琢磨着如何改变这些孩子的习惯,她将“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一生着想;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一生奠基。”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深信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成命运,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

“要想学生改变,老师是最好的榜样。”孙小荣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再细心指导。学生年龄虽小,但在她的耐心帮助下,学生们逐渐告别了陋习,有了很大的变化,孙小荣看在眼里,喜在脸上,甜在心里。

教育需要爱心,孩子渴望关爱。

孙小荣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每一位学生,以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田。

“没有爱心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孙小荣介绍,要对学生倾满爱心,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曲村小学全部是农村子女,很多家长根本没时间去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刚开始很多学生不仅邋遢,而且学习比较散漫。于是,孙小荣就利用课间除了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外,还非常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耐心地引导他 们不断提高思想觉悟。

班里有一名学生,一段时间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孙小荣发现这个问题后,学生不愿意说实情,无奈之下她便抽出时间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原来,这位学生的家庭是个离异家庭,孩子跟着父亲,由于继母对孩子不关心,父亲也是不闻不问,时间一长,缺失家庭关爱的孩子便产生了思想负担,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

孙小荣便三番两次上门,与家长沟通,劝说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要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在孙小荣的坚持下,这名学生父亲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迅速得到了回升。

“现在我与这位学生的父亲成了好的朋友,每逢过年过节都会发来祝福短信。”孙小荣说,只要是真心付出了,是为了孩子好,家长们也都通情达理,能够得到理解。

“作为老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有一颗爱心和宽容的心,做学生的引路人。”孙小荣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将每个学生的详细信息都统计归档,这样可以方便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及时为孩子解决问题。

多年来,孙小荣坚持爱的教育,以正面教育为主,开展理想前途教育,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情是没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使命的。”孙小荣深知教育的本质所在,她把教学技能当作不断提高师德修养的目标去追求,平时刻苦学习理论和文化知识,不断提升知识水平。教学上更是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广采他山之石。她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做到融整体把握、突出重点、品味语言、领悟写法为一体,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课堂上,因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教学理念的前卫而精彩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执教市级公开课3节,县公开课4节。参赛课获得市二等奖一节,县一等奖二节。

如今,孙小荣还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她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次和语文组的老师参加省级、县级组织的多样研训方式,以问题研究引领课堂,开展了主题多样的研训活动。任现职以来,共有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获奖或发表,其中国家级获奖两篇,省级获奖两篇,市县级发表5篇。

最大遗憾

家长会一直缺席

孙小荣家在曲沃县城,曲村小学离县城有约15公里的路程,她每天需要两地奔波。

每天早晨5点多,孙小荣便起床独自一人驾车赶到学校。每天下午等学生放学后,她安排好学校的工作,又独自驾车返回城里家中,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六七点了。

“咱是班主任,得负起这个责任,自己累点苦点无所谓,不能耽误了这些学生们。”每天如此奔波,孙小荣坦言“已经习惯了,也不感觉有多累。”

对工作的难割难舍,孙小荣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教学中和学生身上,每天坚守在学校,她很少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

“孩子今年10岁了,最大的遗憾是从来没有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孙小荣说,没办法,孩子每天交给婆婆负责照顾,有时候一个人细想起来,感觉欠孩子的太多。

因为没有时间顾家,家里人多次提起要孙小荣调动工作的想法,调回到县城工作,这样可以更好地照顾孩子和家庭。孙小荣坦言,她也曾经有过这种想法,但是一想到学生们便难以放弃。

面对家人的要求,孙小荣每次都回答说,把这届学生带完再说吧。”接过的学生一届又一届,给家里的回辞一次又一次,她就这样坚持留在曲村小学,家里人也不再多问了。

在孙小荣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套简单的做饭家当。每天中午,孙小荣都留在学校,自己做点饭吃。每天上午下课后,她勿勿到学校门口买点面和菜,简单做碗面。为了省时间,每天中午就是一碗西红柿鸡蛋面草草打发了事。

付出总有回报,几年来,孙小荣个人先后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三晋名师”市先进个人”市教学能手”县学科带头人”县优秀教师”市、县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今年教师节,孙小荣被教育部和人社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的荣誉称号,这是对她辛苦付出的最高褒奖和肯定。

“学生永远是天使,我就是为天使修补翅膀的人。”在孙小荣的心里,学生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教育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老师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让教育留下遗憾,为了更多乡村学生,她会一如继往坚守这块三尺讲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翅高飞。

文/图 记者 张莹超

     

责任编辑:姚建

上一篇: 细雨润物大爱无声

 

下一篇: 让青春在这里闪光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