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岗位上一干就是20个春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青春年华奉献给自己所热爱的地税事业。这就是霍州市地税局第四税务所基层税干邹登龙。近日,记者走进邹登龙,倾听他荣誉背后的苦辣酸甜。
夜半一人独落泪
说邹登龙掉泪,身边的同事和朋友绝不会有人相信。但他确实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掉过眼泪,不是因为工作的压力,而是因为对亲人的愧疚。
这事发生在邹登龙调入霍州市地税局的第一年。1995年8月,邹登龙从霍州市财政局调入地税局,被安排参与了地税局车辆税收管理所的筹建工作。万事开头难,由于车管所刚刚筹建,当时纳税人纳税意识谈薄,社会认可度很低,工作常不被别人理解,没有人主动到税务所上缴纳税款,全凭工作人员去纳税人单位做宣传,做工作。
“为了提高纳税人的缴税意识,经常是白天搞宣传,晚上忙学习,加班加点成家常便饭,经常一连好多天都不回家。”回忆起20年前工作的艰苦,邹登龙依然开心:那时候年轻,劲头也足,就不知道累。”
对亲人的愧疚正是因为工作忙碌无法照顾到家里老小。回想起20年前的往事,邹登龙苦涩地笑笑,不愿再次提起,儿子的那次受伤,曾让他非常难过,并让这个坚强的汉子流下了愧疚的泪水。
“记得那是个冬天的月夜,我回到家时怎么也叫不开门,邻居告诉我孩子受伤住院后,我赶到医院才看到了儿子。”邹登龙回忆时满脸的沉重:儿子躺在床上,胳膊上打着石膏,在睡梦里还在啜泣,妻子看到我后怨气也很大,埋怨我每天都加班,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孩子连个照应的都没有。”
就是在那个夜里,邹登龙一个人躲在医院的厕所里哭了大半夜,从那件事之后孩子半年多没叫他爸爸。
雨夜被甩荒僻村
与交警、运管部门检查时,遇到没有纳税的车辆,纳税人多以税款不足的理由逃避纳税,这时候只好由税务人员乘坐纳税人的车辆回车辆税收管理所。在回单位的路上,税务人员经常遭遇被放到半路的情况。有的司机在半路故意把车弄出故障,告诉我们车坏了”,“有的司机把我们拉到离城几十里的山村,强行拉扯我们下车”……那时候没有通讯工具,交通也不发达,半路被甩后只能靠双腿徒步回单位。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工作的时间多了,也就习惯了。”邹登龙有过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一次在大张镇西张村查车,我跟着一辆被查扣的车辆往所里返,那个司机一直把我拉到离城几十里的白山村,我一路上不停地给司机做工作,可是司机仍不理会,拉到白山村村口时,天已经黑了,司机把我拽下车,一个人开车回家去了,把我扔在村口,当时下起了雨,把我淋成了落汤鸡,后来到好心人家里避雨。”
雨稍停后,邹登龙走家串户打听,依据司机相貌打听司机的下落,走到那名司机家后,给他家里人讲国家税收政策,并感动了他和家里人,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司机开车把邹登龙从白山村送回所里,并缴纳了1800元的税款。
“工作非常执着,遇到困难从不畏缩。”同事这样评价邹登龙,他用对税务工作的执着和热情赢得了无数荣誉。
风雨多少难堪事
在地税工作的20年中,有多少酸甜苦辣,邹登龙说不清楚,那年那月那些难堪事却总会出现在记忆中。
2002年,邹登龙调到什林税务所工作,当时的什林是霍州、灵石、汾西三县的交界点,有“鸡鸣闻三县”之说,税收管理混乱。由于当时土焦炉盛行,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工作和生活环境都非常差。为了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邹登龙经常在夜里到每一条沟里调查企业的生产情况,确保合理定额。
“一次,我们去师庄后面的沟里进行检查,去的时候路还好好的,返回时发现有人用装载机把路堵了。”邹登龙回忆:那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是晚上,而且没有通讯工具,几个小时不见人影,我们又冻又饿,当时的感受至今都难忘。”
这样的经历很多,后来,随着人们纳税意识的提高,这样的境遇已经成为往事,但那个年代的事情却在记忆深处怎么也无法抹去。
献身地税不言悔
尽管曾经的工作中有很多难堪的往事,但邹登龙回忆起来在苦辣中也有许多酸甜,邹登龙说,要把那种工作精神和工作热情一直延续至退休。
今年56岁的邹登龙,现在霍州市第四税务所从事个体税款管理工作,负责几条街道的税收管理。邹登龙说,头顶国徽、身穿税服,肩负着为国聚财的神圣使命,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要用年轻人一样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不让一分税款流失。
“弹指一挥20年过去了,回忆起在税收工作中的风风雨雨,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自己也说不清。”邹登龙说:虽然一直工作在基层,但获得了许多荣誉,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和肯定,把青春奉献给我所钟爱的税收事业,我无怨无悔。”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