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郭海林和他的“黄河人家”

2014-10-30 08:24: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金秋十月,永和县阁底乡阴德河村村民已经进入农闲时节,本就人烟稀少的村庄更加僻静荒远。可是,今年这个黄河岸边的小山村却忙碌起来,一批又一批远方来客打破了山村的平静。自古以来只会在黄土刨食的农民,憨厚拘谨地开始学习怎样招呼客人、怎样把自家的山货推荐给客人品尝带走。这个小山村的红火热闹缘自永和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园和乾坤湾风景区的开发,同时还和一个年轻村官的积极奔走、不懈努力有关。他叫郭海林,他把村里所有的农家乐统一冠名为“黄河人家”。

永和县是临汾最偏远的一个国家级山区贫困县,阁底乡是永和最偏远的靠近黄河的一个乡镇,距县城大约有30公里的路程。阴德河村是这个乡镇最偏远也是距黄河最近的一个村,从乡政府到村里还有近5公里的山路。全村500来口人,百十户人家,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留下的只有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

四年前,从太原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郭海林来到阴德河村当了村长助理。

上班第一天,县里把他送到乡政府后,村里的老支书领着他,走了10来里山路,才到了即将工作的地方。村委会腾了一孔窑洞,支了一张单人床,就是他的办公室兼宿舍。空荡荡的房间里,有一张没有上漆的课桌,黑板上还残留着粉笔字。虽说出身农家,但郭海林也没想到工作环境是这样。

第二天,他买了一辆摩托车,至少,对那长长的山路不再发怵了。

他本想自己在这里呆不了几天,就卷铺盖走人;没想到一呆就是四年,而且还不想走了。一来是因为和老乡们有了感情,二来这里有他的“黄河人家”农家乐服务中心。他说,所有的变化,都基于黄河乾坤湾的开发利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图腾的精神象征,蜿蜒数千里,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和姿态。在永和段,黄河展现的是母亲的包容和博大。一个偶然机会,贵阳一名记者无意中航拍到永和段的黄河风貌,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照片一经发布,便轰动了全世界。

2004年8月,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博物馆在永和阁底乡落成,标志着黄河永和段在国家自然地质上的独具风貌和不可替代性,更是让永和乾坤湾走进了千百万人对黄河神往的梦里。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到这里,零距离地感受黄河、感受乾坤湾。

这一切,给黄河边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阴德河村的村民们带来了希望。而希望的火苗最先是由年轻的大学生村官郭海林给他们点燃的。

那还是郭海林刚刚来到阴德河村的时候,就听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阴德河村是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全村人都姓郭,村中心的老槐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村名由乾坤湾引发而来,如今依然保存有匈奴式窑洞,整个村落布局也隐含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黄河乾坤湾资源群,位于全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的晋陕大峡谷之中,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是九曲黄河的核心景区,具有重要观赏和科学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一位美国朋友参观了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之后,十分感慨地说,永和的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可与美国的“黄石公园”相媲美。

乾坤湾的开发让郭海林意识到,这不仅是当地农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机遇,更多的是现代文明对当地农民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冲击。让远道而来的游人,吃农家饭、品黄河鱼、住当地特色的窑洞、再听听原汁原味的山调,才能真正领略黄河的分量和风貌,而外来的思想行为留给当地百姓的,就不仅仅是增加收入,而是文明开放的崭新生活,可谓一举多得。于是,他开始说服动员村民,把自家的窑洞收拾收拾,建成农家乐接待外地游客。

想法和激情要变成现实,特别是让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村官郭海林没想到这比动员农民种枣树和养羊还要艰难。为此,他不但磨破了嘴皮,甚至还得贴钱贴人。有的农户不愿意收拾窑洞,他说,我借钱给你,挣了钱都是你的;有的农家不知道该怎么接待客人,他就手把手地教。时间久了,他想,与其一户一户地教,不如我把他们组织起来,统一名称、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运作模式,这样不是便于农家乐快速成长起来吗?郭海林的想法得到了县乡领导的大力支持,于是“黄河人家”农家乐服务中心在黄河边上的贫困山乡正式诞生了。著名书法家樊习一欣然为他们题写了店名。

郭海林把“黄河人家”发到了网上,不但有住宿房间的照片,连有什么样的菜式也发布出去了。外来的游客回去后,也不断地发布了自己在“黄河人家”的感受。于是,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在知道了黄河乾坤湾的同时,也了解了乾坤湾里的“黄河人家”。

当第一户兴建了“黄河人家”的村民接待了一批外地游客后,村民们开始知道,这是一条土地之外致富的好路子。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有11户农民加入了“黄河人家”的行列。这其中不仅有阴德河村,邻近的于家咀村也有农户主动加入了。

在全力打造“黄河人家”的同时,郭海林还一直关注着阴德河村的农业主导产业红枣。

阴德河村濒临黄河边,是永和县的红枣主产区,所产红枣肉厚、皮薄、核小,与古代贡枣产地河会里村相邻;可红枣销售价格与河会里红枣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就是枣农管护红枣水平不高、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低。针对此,郭海林组织村内10户红枣大户成立永和县四季红红枣专业合作社,对生产资料统一购买、技术统一服务、销售统一品牌、统一包装,在县城开设一家“阴德河红枣专卖店”专售阴德河红枣,恢复客户对阴德河红枣的信心,逐步把阴德河红枣品牌打出去、档次提上去,枣农可从中受益。结合阴德河的德孝文化他们打造了一句广告:阴德河红枣,有文化的好枣。

村官的广阔舞台丰富了郭海林的阅历,磨炼了他的意志,把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播撒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郭海林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欣慰地说:“2008年,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被列为沿黄河八个重点景区之一、临汾市十大特色旅游景点之一。作为黄河边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阴德河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移民文化资源和德孝文化资源。下一步,我还要建设德孝文化村,筹建黄河民俗博物馆,分为五大系列分别为农具系列、厨具系列、日用品系列、渔具系列、黄河奇石系列。在县城开设一家黄河特色产品专卖店,引导有技术特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旅游纪念品开发,努力使旅游成为群众新的增收渠道,实现游客满意、百姓受益。

村官郭海林和他的“黄河人家”,已然成了乾坤湾风景区的一景。    记者 刘晚 景秀红

     

责任编辑:柏东丽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