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曲沃县史村镇西常中学的校长,多年来,张惠龙一直秉承着“从最后一名抓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科研为主旨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积极地课堂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成长。
西常中学是曲沃县声誉及教育成绩出色的一所农村学校,想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条件是关键。多年来,张惠龙从没停止过优化办学条件的步伐,始终从建设“创建农村一流名校”的高度,努力促进办学条件标准化。
一栋新建教学楼、两栋宿舍楼拔地而起,彻底改变了学校学生住老式瓦房的历史,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今年,张惠龙上下奔走,跑项目,找资金,学校终于被发改委立项,投资360万元,新建一栋宿舍楼,目前已经开工。高标准的办学条件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要发展,班子是关键。为了提高整个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张惠龙从“带头、勤奋、务实、团结、廉洁”5个方面严格要求,打造领导团队,在全体教师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学生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他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在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
张惠龙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该校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具有“全方位、无死角、效果好”的特点。
学校政教处不定时组织学生学习相关安全知识,听专家讲座,观看教育宣传片、进行应急演练,有效保障了学生的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救护的能力。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努力优化教师素质,积极培养一支专家型、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是他办学的追求。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提升队伍素质。学校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积极为骨干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实施“青蓝工程”,组建导师团队。他借鉴先进学校的宝贵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学校选出公众认可的骨干教师,组成导师团,协助教务处、教研室指导引领学校的学科发展。从各年级各科中选取有精力有经验的教师组成精英团队,开展备课研究,课例研究,精选习题集,通过“名师展示课”“骨干观摩课”“新手汇报课”带动、影响、辐射、引领青年教师的持续快速成长;建立校际联络,搭建学习平台。他们先后与北京八一中学、临三中、洋思、杜郎口、衡水等几所名校建立合作关系,创设学习平台。大面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搞一枝独秀,杜绝孤军奋战。
学校把教师教研活动、科研成果、课堂展示、教学成绩都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积极性,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思路影响出路,思想决定行为。根据教育工作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张惠龙以“创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提出了“德育为首,全面育人;质量立校,教学育人;科研兴校,科学育人;美育润校,文化育人;体育强校,健康育人;合作交流,开放育人;创新模式,特色育人;规范管理,服务育人”的办学方略,各项工作紧紧围绕这些指导思想展开。
坚持德育为首,注重养成教育。从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到学校常规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演讲、班会,再到主题团队活动,学校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守纪、礼仪、安全、卫生等行为习惯,规范学生行为,形成良好校风;注重文化品位,营造书香氛围。学校无小事,事事关教育。依据办学目标和发展愿景,精心布置校园静态文化环境,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熏陶和感染,得到激励与鞭策。同时,校园文化活动更加富有创意。“诵读国学经典,倡导读书风尚”的诵读比赛掀起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热潮。“校园文化艺术节”、“汉字听写大赛”等独具匠心的校园文化散发出迷人的教育魅力,迸发出强大的育人功能,收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感悟人生的效果。
在张惠龙的带领下,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如今,西常中学校园环境美丽如画,人文气息积淀深厚,教育管理科学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西常中学先后被授予山西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百所实验名校,临汾市英语、历史、物理“强势学科”,临汾市“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中考成绩优秀单位。(记者 段小婷)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