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媳妇徐海平“婆婆也是妈”

2014-11-25 21:50:3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她,温柔贤惠,是丈夫眼中的好妻子;她,直爽大方,是邻居口中的好邻友;她,勤劳质朴,是亲人身边的好帮手;她,敬老爱老,是受人称赞的“好女儿”。她叫徐海平,今年51岁,是枕头乡枕头村人。她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女人,却演绎出了不离不弃的婆媳亲情。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却营造出了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
    “你们稍等一下,我把门帘挂起来。”11月24日,记者来到徐海平家,她正在婆婆的房间里打扫,担心房间气味太重,便慌忙把门帘挂起来。记者看到,徐海平的婆婆平躺在床上,不远处放着暖壶、碗、还有零食、八宝粥等,以便老人食用。徐海平说,婆婆高秋香即将八十岁,双腿不能动弹之后,都是她在照料。

    勤劳质朴

    “21岁结婚时,我就和她生活在一起,至今已经30年了。从如花似玉到白发苍苍,她79岁,我也50多岁了,看着她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徐海平的眼里闪着泪光。
    21岁时徐海平和邻村23岁的小伙儿田会民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徐海平做起了贤内助,丈夫在外挣钱养家,她在家洗衣做饭,可是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像她所期望的一直甜美下去。因为婆婆好强,而且心直口快,每当徐海平事情做得不周到时,自然少不了婆婆一阵儿数落。
    “刚到这个家时,或许是觉得我抢了她的儿子,也可能是因为性格的缘故,婆婆对我的态度不太好,还经常向丈夫唠叨我的不是,引发我们小两口的矛盾。当时我知道,是婆婆还不太了解我,不能接受我,不管我和丈夫再怎么吵,我都不会当着婆婆的面说什么,毕竟她是长辈。”徐海平回忆说,她知道自己来到这个家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从那时她就下定决心,要好好为这个家付出,并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要让家人认可她。
 

坚强乐观

    婚后第二年,徐海平便有了心爱的儿子,儿子的降临让这个家多了份欢乐的气息。儿子三岁时,有了乖巧的女儿,公公婆婆对这两个孩子十分疼爱。看着越来越完整的家,徐海平心里很是欣慰。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也出去打工挣钱,婆婆帮着带两个孩子。“虽然那时候我们的关系不亲热,但是我很感激她能对孩子上心,对家里上心,公公婆婆只要健健康康的,我就知足了。”徐海平说,没想到婆婆出门时摔了一跤,左腿股骨头坏死,一个多月后出院,徐海平端水端饭照顾了婆婆两个月。那时婆婆64岁,她36岁。“老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没好利索我不能让她下地走动。”经过这些事情之后,并没有改变婆婆对她的看法。但是,徐海平依然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着这个家。不仅把孩子们教育得乖巧懂事,还对公公婆婆很上心,解决了丈夫在外的后顾之忧。眼看着儿子已成家,女儿已参加工作,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2008年,公公患胃癌去世,心疼婆婆的徐海平,对婆婆的隐忍又增加了几分,以前忍着是因为尊重尊敬,现在忍着是因为自己的孝心。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2009年,徐海平的丈夫突发脑血管破裂去世,这让她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从那时起,徐海平便开始失眠。
    丈夫去世后,她像失去了主心骨,但是,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角色,坚强乐观地处理着家中的大小事。
    

婆媳情深

    眼看着婆婆的身体大不如前,徐海平心里着急又上火。“她患上了高血压,不仅常年吃药,还经常输液,看着就让人心疼。”徐海平说,本来没有任何收入的家,在婆婆的又一次意外中显得更加困难。2011年,婆婆在自家门口意外摔倒,送往医院被告知右腿粉碎性骨折,徐海平准备东借西凑给婆婆看病,可是医生建议,老人年龄太大,不适合做手术,应该回家疗养。无奈之下,她只好带着婆婆回家,为了给婆婆止痛,她带着婆婆去乡镇医院输液治疗。
    虽然,相依为命的两个女人都不曾说温馨的话语,但生活却又是那么的平静安逸。
    从那时起,婆婆只能躺在床上,不能下床走动,生活不能自理,全靠徐海平的精心伺候。一位邻居说,徐海平担心婆婆半夜起来要喝水,便把水杯和暖壶放在炕头,因为婆婆上厕所不方便,她一个人又抬不动,便把靠床边的木板裁了个大窟窿,底下放着尿盆,这个法子确实省了不少力气。
    说话间,婆婆感到床头风大示意徐海平把门帘放下来。虽然不能言语,但是能感觉到她对儿媳妇的信任与依赖。如今,婆婆早已从心里认可了儿媳妇徐海平。
    

不离不弃

    如今,婆婆半步都离不开儿媳,徐海平也很少出门。面对这样的生活,她本有无数个理由选择放弃,也有不少人劝她改嫁,为自己的后半生做打算。然而,她依然坚守着这个家。每天为婆婆梳头、洗脸、喂饭、端屎端尿,不离不弃地陪伴在身旁。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当地村民都夸“王家久病床前有孝媳”。
    “海平,真是个好媳妇,丈夫都不在了,仍然不嫌累不嫌脏地伺候着老人,还把老人伺候得那么好,老人要吃啥给买啥,零食都放在床边,平时还不停地让老人吃鸡蛋吃肉补充营养,改善伙食,真是难得,不知道的人都说她们是母女。”婆家的婶婶这样评价她眼中的徐海平。
    徐海平的儿子儿媳受母亲的影响也十分孝顺,每个月都会给徐海平生活费,让她维持家里的生计,不打工的时候也会住在家里,帮徐海平料理家务。
    当记者问她有没有什么打算。
    徐海平满眼湿润,眼流止不住地从脸颊滴落。哽咽了很久说道:现在,我们谁都离不开谁,我不能弃她于不顾,她没了我又不行,婆婆也是妈,做人有做人的本份,不仅要有孝心,还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愿意给她养老送终。”   


    记者梁娟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