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吗?一个迈着蹒跚步子的小男孩端着一盆水向妈妈走来,水花四溅,他说:“妈妈,洗脚。”稚嫩的童音瞬间融化了多少人的心灵。
现实生活中的朱梅瑞同广告中的小主人公一样,很小就懂得给爸爸、妈妈洗脚,来缓解他们忙碌一天的疲劳。
蘑菇头、大眼睛、圆脸蛋,这是朱梅瑞给记者的第一印象。14岁的梅瑞不太爱说话,但是特别喜欢笑,笑起来脸上红扑扑的,很可爱。
2002年,朱梅瑞出生在汾西县团柏乡羊反村的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患小儿麻痹,肢体残疾,妈妈是个聋哑人,小梅瑞的降临,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了希望。当了一辈子小学教师的爷爷给她取名“梅瑞”,寓意她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像梅花一样临寒不惧,不屈不挠,也希望她能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带来吉祥。
从记事起,朱梅瑞就懂得自己的妈妈和别人的妈妈不一样,既无法教她说话,也无法教她唱歌,她只是把自己搂在怀里,不停地摇啊摇,笑啊笑。也许是亲情使然,聪明的朱梅瑞却能读懂妈妈的笑容,明白妈妈的爱抚。她会用自己清脆的嗓音叫妈妈,会和妈妈说话、唱歌,用她稚嫩的小手为妈妈擦擦汗、拍拍肩,还学会了简单的唇语,逗妈妈开心。
上幼儿园了,朱梅瑞知道爸爸无法从事一些重的体力活,她总是想尽办法为父母分担一些劳累。秋收农忙时节,放学后,别的小朋友去玩耍,她却跟随妈妈和年幼的哥哥去地里捡花生、掰玉米、刨土豆。每件事情对于年幼的朱梅瑞来说都很困难,稚嫩的小手因为掰玉米、刨土豆变得粗糙、红肿,还磨出了水泡,可她从来没有喊过疼和累,因为她知道妈妈和哥哥比自己更辛苦、更劳累。常常是天黑了,妈妈才拉着两个又累又饿的孩子回家。
转眼间,朱梅瑞升小学了,懂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细心的她无意之中听说用热水泡脚可以缓解劳累。于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朱梅瑞都要打上一盆热水,让爸爸把脚伸进盆里,然后用小手撩起热水,顺着爸爸的小腿轻轻的抹下去,上来下去,稚嫩的小手在爸爸的腿上、脚上不停地揉搓。
有时候,调皮的朱梅瑞还会在爸爸脚心挠痒痒,父女俩此起彼伏的笑声久久回荡在屋里。
帮爸爸洗完后,朱梅瑞又要帮妈妈洗,每次,妈妈都会很心疼的抚摸孩子,仿佛在说:“孩子,真苦了你了。”等到帮爸爸、妈妈洗完后,她才会在灯光下开始完成当天的作业。
记不清有多少次放学,小伙伴找她玩,她总是笑笑说:“我还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必须早早回家。”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个比大人还忙的孩子。
2012年9月,朱梅瑞就要升中学了,这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件喜事,可对于她却增添了一份忧虑。自己的家庭,勉强还可以支撑起生活的重担,要出外上学,开销肯定会更大,怎么办?生活要维持,书更要读。聪明的朱梅瑞看到很多人挖药材、捉蝎子可以赚钱,于是就和哥哥一起,利用暑假的时间,白天挖“远志”“柴胡”等中药材,晚上摸黑去捉蝎子。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朱梅瑞没有什么经验,为了找到“远志”“柴胡”等中药材,她不顾朝露酷暑,跑遍了村子附近大大小小的山岭,脚上磨出了水泡,可朱梅瑞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手中捧着自己亲手采集的药材,高兴地忘了疼痛。
如果说白天挖药材辛苦,那么晚上摸黑捉蝎子就凶险了,凭着自己的好眼力去抓蝎子算不得什么,即使不小心被蝎子蜇了,朱梅瑞还是可以应付过去的。最害怕的是,有时找着找着,就会脱离群体,甚至会一个人步入几里之外的山沟里,有时还会不留神掉进沟渠里,每当这个时候,她就给自己打气:“梅瑞,别怕,月亮会照亮你回家的路。”于是,一个人哼着歌,在手电筒的照耀下,提着自己抓到的蝎子,快步往家赶。每次不小心走丢后,哥哥就拍着妹妹的头说:“小笨蛋,下次跟紧了,别再丢了”,嘴里怪着妹妹不懂事,语气里却是对妹妹满满的爱。
升入中学后的朱梅瑞,在学习上刻苦勤奋,善思好问,在生活中自强自立,乐于助人,在2012年山西省首届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中被评为“自强自立十佳好少年”。
朱梅瑞获选“自强自立十佳好少年”的事很快在全县传开,她也一下子成了学校里的“名人”,但这并没有影响她的生活,朱梅瑞依然是那个忙碌却又简单的孩子。假期,她还会跟着哥哥去捉蝎子,去邻村帮忙摘金银花,去挖药材。回到家,她帮妈妈做饭、洗衣,讲学校里的故事,虽然妈妈不会说,听不到,但是看到女儿眉飞色舞的表情,她还是能感受到女儿的快乐和幸福。
“爸爸做的饭可好吃了,等我长大了要给爸爸开一间早点铺,那样爸爸就不用出去打工了。”朱梅瑞把自己的愿望告诉记者。“那你长大了想做什么,”记者问到。“当医生,给别人看病,让更多家庭幸福快乐。”或许是自己家庭的缘故,朱梅瑞有了这样一个单纯美好的理想。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这个迎风奔跑的少女始终坚信,自己的未来如同名字一样定会昂首怒放,独具风采。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