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公路段西坞岭路基养护道班班长梁荣的故事

2015-01-26 09:04:2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三十年的执著坚守,璀璨的青春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重复的工作饱含着最朴素的情感;三十年的雨雪兼程,崎岖的山路在他的脚下不断延伸,平凡的梦想在他心中跳跃升腾。驱车东行于翼城境内的331省道,在风景秀丽的佛山脚下,你总能见到一个不停劳作的身影。他,便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翼城公路段西坞岭路基养护道班班长梁荣。年近五旬的梁荣,自18岁参加工作,便一心一意爱上了“养路工”这个行业,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初衷,将自己人生最美的年华倾注在这条朝夕相处的公路之上。

“人在路就该通,路通高于一切”

三十年风刀霜剑的淬炼,让梁荣由刚入行的青涩小伙蜕变为成熟稳健的中年汉子,也让“养好公路”这一看似平凡的信念深深镶嵌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南来北往的司机师傅们对于2005年之前西坞岭道班所负责养护的10公里路段路面状况大都记忆犹新:除了一公里做过简单翻修之外,其余路段全部为上世纪70年底修建的山区三级公路,岩石风化严重、坡多弯多堑多,可作为东出翼城的最后一站,当时的交通量达到四五千车次,车载量有的超过几十吨。面对种种现状,梁荣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便强烈意识到作为道班工人所肩负的重担。在梁荣眼里,“人在路就该通,路通高于一切”。每到紧要关头,梁荣和他的同伴们总是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1998年7月,持续不断的暴雨让西坞岭道班所辖路段出现了多处塌方及山体滑坡,千余方泥土覆盖了仅有7米宽的路面,交通被迫中断,梁荣和他的同伴们冒着二次塌方的危险,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抢险救灾中,装载机进不来,梁荣便带领大家手扛肩挑,整整7天,他们每天奋战十几个小时,饿了,便吃一口怀揣的干粮;渴了,便喝一口自带的凉水;困了,他们便席地而卧,匆匆休息后马上又投入新一轮工作。就这样,梁荣和道班的兄弟们硬是凭着满腔热忱用几把铁锹将长达8公里的路段按时打通——路通了,车走了,疲惫不堪的他们却倒在路边护坡上睡着了……

“一块普通的铺路石”

采访中,梁荣告诉记者:“我是个爱干净的人,路面上不干净、水沟不畅通,路边有杂草,就好比我衣着不整洁,叫人憋屈难受。”朴素的话语掷地有声,三十余年的风雨无阻,见证了他的无悔奉献。梁荣带领全班人员在客观条件较差的现实情况下,尽可能在路边栽花种树,修标准边坡、建文明公路。2004年的某天下午,梁荣接到上级的紧急任务:24小时内将所属路段的护墩护栏及行道树全部粉刷。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该怎么办?梁荣又一次选择迎难而上,和同伴们一起悬灯夜战,一次又一次的弯腰抬头,一米又一米的扎实推进,终于,150个护墩、100根护栏、5公里行道树、10公里白灰线,伴着旭日初升的曙光,露出了焕然一新的笑颜……

公路养护工作称得上又脏又累,家人也曾劝梁荣:“车辆多,不安全,别太认真了。”可梁荣却回答:“养路是我的天职,只要有车从我的路上走,我就得让它漂漂亮亮、畅通无阻,让人看着爽目,行着舒适。”此言非虚,工作中,梁荣总是千方百计把责任路段养护得“舒舒服服”,整理得“漂漂亮亮”。他就像一块普通的铺路石,从不计较,安于奉献。

“只要有一片阳光,就要送一缕温暖”

西坞岭路段位于崇山峻岭之间,过往车辆抛锚,司乘人员滞留是道班工人经常遇到的事情。多年来,梁荣和伙伴们为3000多辆车加过水、为100多辆车买过配件、更帮助过许许多多的事故伤员。谈起这些,梁荣一脸的平静:“只要有一片阳光,就要送一缕温暖。排忧解难,让旅客顺利通过西坞岭,是养路工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自1994年起,梁荣便和班里的同事们自发组成志愿服务队,为司机师傅免费加水、看车。临猗司机老王前些年途经该路段,不巧疾病发作,疼痛难忍,得知消息,梁荣抛下手中工作,马上回村为其联系大夫;1999年10月,西坞岭辖区内发生一起恶性刑事案件,案发后,梁荣和同事们积极配合公安人员上山追逃,为失主追回损失2万余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1991年起,西坞岭道班连续多年被省公路局、临汾公路分局授予“标兵班组”,被团省委、省劳动厅、省公路局联合授予“青年文明号”,被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面前,梁荣始终保持着工人党员的本色,依然像西坞岭的岩石一样质朴。多年的野外工作,梁荣患上了胃病、风湿等职业病,组织上要调他到条件较好的单位工作,他却多次婉言谢绝。面对记者的疑问,梁荣说出了他的心底话:“与其让别人到西坞岭来吃苦,不如我自己继续干。只要还能干得动,那我就把一辈子放在西坞岭……”

记者 邱睿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