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守护每个生命

2015-03-13 08:51: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1983年的夏天,一份高考志愿填报表摆在尤爱萍面前,她拿起笔,写下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院校的名字,而后面的专业全都是儿科专业。能成为一名儿科医生,是尤爱萍从小的梦想。这个梦想是受接生过很多婴儿的姥姥的影响而产生,姥姥的经历让尤爱萍从小就喜欢小孩,那时候她就认为,用双手呵护孩子健康成长是一份很神圣的职业,所以填报志愿时,尤爱萍毫不犹豫全都填报了儿科专业。随后,尤爱萍被山西医科大学录取。经过5年的苦读时光,毕业时,正逢山西省儿童医院扩建,尤爱萍的很多同学都选择去那里任职,而她却收拾好行李回到了家乡临汾。回来后,尤爱萍又放弃了进入综合医院的机会,在家人、老师、同学的惋惜和不解中,走进了临汾妇幼保健所。
    当时,临汾妇幼保健所周边是高粱地和几处破旧的砖窑,一栋条件简陋的二层楼里仅有几十名医护人员,医疗业务量很少,大部分都是健康教育、体检等保健业务,非常落后。和尤爱萍一起来的同学不是辞职就是调往其他医院,即使这样,尤爱萍却坚信:临汾的妇幼保健工作一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带着这样的信心,尤爱萍和几十位同事不断探讨、钻研儿科知识,在妇幼保健所开展了儿科临床。从无到有需要勇气,从有到强需要的是尤爱萍和同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耐心工作。
    1993年,我省大力开展创建爱婴医院工作,借此契机,尤爱萍和同事积极投身到这项工作中,在我市17个县(市、区)大力宣传以爱婴为目的的母乳喂养,同时,保健所的产科、儿科的医疗环境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一年的汗水和辛苦没有白费,1994年,临汾妇幼保健所被授予国家级爱婴医院。那一年,当尤爱萍作为国家级爱婴医院的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汇报创建爱婴医院工作时,不被身边人支持、理解的委屈和6年来的辛苦工作全部化作了自豪和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正如尤爱萍刚走进妇幼保健所时憧憬的一样,临汾妇幼保健工作从此步入了大跨步发展时期:2000年12月评审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所;2004年12月更名为妇幼保健院;2006年4月增挂 临汾市儿童医院;2006年10月评审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2012年评审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医院从当初的破旧不堪发展到如今的参天大树,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参与者和见证者才能体会。
    去年冬天,医院一名新生儿出生不足48小时突然呼吸困难、面色发青、不断呻吟,经急查发现患儿脑脊液白细胞数高达3000以上,处于危急状态。省专家赶来会诊后做出决定:连夜转往太原抢救。在院长的带领下,尤爱萍一行冒着大雪,怀抱患儿,沿途克服重重障碍,安全将患儿转至省儿童医院抢救。这场“雪夜抢救”使尤爱萍意识到为医院添置孕婴转运车的迫切。“孕婴转运车功能齐全,呼吸机、暖箱等急救设施一应俱全,如果有患儿突发状况需要转院治疗,我院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转运患儿,为患儿提供完善的转院服务。”心系患儿的尤爱萍,总是尽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市妇幼保健院在我市最早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新生儿、早产儿危重症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得到肯定的尤爱萍,被山西省新生儿重症专业委员会聘为常务理事,并担任山西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对儿童发育、心理行为检测颇有研究的尤爱萍首创我市婴儿早教中心,研究《早期教育对0-3岁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经市科委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6-2011年度实施两纲两规妇幼卫生监测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度全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山西省巾帼建功标兵”……27年来,尤爱萍收获荣誉无数,但面对荣誉她却无限感恩,“这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如果没有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和患者的信任与理解,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收获这么多呢?”从一名普通医生到主任医师,再到副院长,谈起儿童医务工作和医院的保健工作,尤爱萍总有说不完的话,她和丈夫之间没有普通夫妻那么多柴米油盐的琐碎话题,更多的是对患者病情的交流和医疗技术的探讨。当记者问起她对于获得市“白衣天使”这个称号有什么想法时,尤爱萍没有侃侃而谈,细数自己27来如何风雨兼程、如何愧对缺少陪伴的孩子和父母,她只是笑了笑告诉记者:“要对得起这个称号,用爱心和关心守护每一个生命。” 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