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如故 结下深厚友谊
翻开老照片,记忆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往事历历在目。对于89岁高龄的抗战老兵杨成源来讲,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跟老战友再见一面。杨成源拿着其中一张老照片指给记者:这是60多年前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是我的战友,他叫张庚卫(音)。”老人回忆,他与张庚卫在太岳军分区警卫四团一营相识,二人一见如故,并结下深厚友谊。
王小金
杨成源提供老战友的照片,左侧之人就是王小金的父亲。
从解放运城、攻克临汾,到太原东山小姚头恶战,再到解放太原,二人均在一个团。太原解放后,二人所在的部队被整编为538团,但二人还在同一营。之后,为解放全中国,部队再次挺进大西北、进军大西南、扶眉战役打开成都大门,一路辗转二人始终并肩作战。成都解放之后,二人因工作原因分开后就没了联系。
原本以为此生与老友再难相见,不曾想1953年杨成源在重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政治干部学校进修,一次偶然机会二人再次相逢。当时,张庚卫已经办好转业手续正在重庆的北涪港口候船,恰逢杨成源到此游玩,挚友相见交谈甚欢。此时,距张庚卫登船还有一些时间,于是二人在附近一个旅馆促膝长谈。临别时,张庚卫将自己的一张照片留给杨成源,并且告知杨成源自己将要回洪洞三条沟。
二十余载 寻友从未间断
从上世纪90年代同侄子一起骑自行车寻找,到今年一人骑电动寻找,几十年从未间断。今年农历三月十八,89岁高龄的他再次一人骑电动自行车到洪洞广胜寺,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三条沟就是现在的三道沟。
村民们把杨成源带到了一个叫赵连明的老兵家里。但经过核实之后,赵连明除了年龄与他的战友相仿之外,其他经历均不符合。赵连明又向杨成源提供了几条线索,但需要让他到三道沟老书记吉中奎那进行核实。由于天色已晚,老人只得带着遗憾返回临汾。
记者接力 山重水复疑无路
原本打算隔日再返回三道沟的杨成源,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能如愿,于是向记者求助。
8月下旬,为帮杨成源老人完成心愿,记者驱车来到洪洞县三道沟村,并再次找到赵连明。在赵连明爱人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老书记吉中奎家中。经过一番回忆和排查,吉中奎最终得出结论:村里有个叫赵登山的,可能是你们要找的人,不过已经去世了,但他的子女还在村里。”当过兵,洪洞一带打过游击,转业之后回到了临汾……种种经历,与杨成源的老战友都极为符合。
带着一线希望,记者来到赵登山儿子的家里。但事与愿违,赵登山儿子的一番话让记者的希望再一次破灭。“我父亲不是你们要找的人。”赵登山儿子肯定的说,“虽然我父亲的经历跟你们要找的人有几分相似,但还是有出入。”他表示,父亲赵登山祖籍并非河南,而是太原。父亲落户三道沟之后确实已经改名换姓,但其原本姓郭也并非杨成源所说的姓张。而且赵先生明确告诉记者,其父亲虽然参加过抗战,但并没有南下的经历……当天,记者几乎找遍了村里所有外来的退伍老兵,但是没有一个人与杨成源战友信息相符。种种否定,再次阻挡了杨成源的寻友之路。
再次寻找 柳暗花明又一村
“老战友,你到底在哪里?”杨成源忍不住念叨。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洪洞县三道沟村,并且带上杨成源战友的老照片,希望能够通过照片再找到一些线索。
一张六十年前的老照片,如今时过境迁,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如果健在也早已成了身材佝偻的耄耋老头,亦或已经离世。
记者拿着照片,见到村里上年纪的老人就问他们是否见过照片中的人,但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正当记者犯难之时,村里一位被称为老武的老军人将记者带到了热心人赵国强家里。根据记者的描述,赵国强联系到了老肖和王小金,这俩人的父辈可能是杨成源要找的老战友。
老书记吉中奎为节约时间,特意将老肖侄子和王小金叫到自己家里。看见王小金第一眼,记者顿时觉得眼前一亮,仿佛照片里的老战友就站在面前,见过照片的人都一致认为“王小金和照片上的人长得实在太像了”。
王小金仔细端详了一番照片说:我跟照片上的人确实有几分相像,但我父亲都已经去世几十年了,家里没有以前的照片,我也不敢确定。”为核实父亲是否就是记者所要找的老战友,王小金当即拿起照片返回家中让自己的老母亲进行确认。
正当大家在揣测讨论时,王小金拿着照片回到了老书记家里。我妈说照片上的人应该就是我父亲。”来不及喘口气,王小金激动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照片上的人终于找见了,但还需要老人到洪洞亲自核实。
记者 王隰斌 杨杰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