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尧都区东关古玩城二楼,任朝辉的剪纸店就开在这里。沿着古玩城陡峭的楼梯,我终于“摸”进了这个“80”后的剪纸店里。店不算大,只有14平方米,屋子里剪纸挂得满当当的。任朝辉穿着一件方格子衬衫飞舞着剪刀,在他的手下,一幅栩栩如生的“喜鹊登梅”就要“杀青”了。
一
任朝辉是个“80后”,上世纪的1981年出生在尧都区大阳镇孝养村,他精湛的剪纸技艺缘于他有深厚的绘画功底。6岁时,任朝辉的绘画天赋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他可以仅凭记忆就临摹出只看过一次的画作。“那时候也没觉得费劲,在外边看到喜欢的画面,回到家就会画出来。”记得有一次,他和小伙伴去汾河湾玩,回来后,仅仅凭着白天的记忆,他就把汾河湾的情景画了下来:垂柳、涟漪、捕食鱼虾的鸭子,还有掠过河面的燕子,以及在河边游泳的孩子。妈妈看到这幅画说:“长大了准是一个小画家。”村子里的大姑娘们看到这幅画也喜欢得不得了,纷纷前来描摹,描摹到枕套上一针一线绣了出来,作为自己结婚时候的嫁妆。这件事,给了他太多太多的自信。1998年,由于酷爱绘画,18岁的任朝辉专赴临汾艺校学习了一年的绘画,凭借过人的悟性和刻苦的努力,任朝辉的绘画技艺得到了迅速提高,为他以后的剪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东关古玩城做字画生意的贾女士说:“我不懂剪纸,可我仅凭一幅作品就确定任朝辉剪的好,这幅作品就挂在任朝辉的店里,是他妻子的‘小像’。去年春天,任朝辉正在热恋,在尧都区贺家庄的千亩桃花园里,我看见了他和一个女孩子的身影。后来,朝辉结婚了,剪了一幅他妻子的‘小像’挂在了店里最显眼的位置。‘小像’里的人儿和桃花会上的女孩子一模一样。古玩城的人都这样说,如果你没见过任朝辉的媳妇,那进店去看看那张‘小像’,就像看到真人一样。”
二
1999年,19岁的任朝辉参了军,成为一名军人,紧张的部队生活培养了他不轻言放弃、坚持到底的坚强意志。从军5年,除了优秀的训练成绩,任朝辉的艺术创作更是无处不在。花园里,用贝壳铺就的十字路、板报栏里各式各样的版式设计等。
2005年7月,任朝辉所在的连队担任了看管油库的任务,在一次火灾中,任朝辉不幸失去了自己的左手食指,同年12月任朝辉复原回家。
尽管失去了食指,可任朝辉从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复员后,他白天在玻雕厂工作,晚上回到家还要练习绘画。2009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迷上了剪纸,从此,将栩栩如生的人物从纸上创作出来的过程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剪纸时,图案就在他的脑海里,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他都和剪刀相伴。在剪纸技艺初有所成时,他来到百汇文化市场寻求剪纸的兼职。但第一份成品完成时,老板却以他的作品不合格为由扣掉他先前缴纳的300元押金。
“我当时很生气,我想,既然他们可以做出那样的剪纸,我也一定可以做成。我记下了他们那儿最好的成品模样,回到家认真琢磨,那段时间,剪纸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有时候剪刀将手划破了都不知道,最厉害的一次手上缝了好几针。”他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15米长的《水浒108将》,不服输的任朝辉用出色的作品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三
在创作剪纸作品《苏州拙政园》的时候,任朝辉曾经不眠不休,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功夫不负苦心人,他的剪纸《苏州拙政园》获得中国书画研究会副院长温炫光亲赠墨宝。32岁这一年,任朝辉被任命为临汾市剪纸协会副秘书长,32岁,正是一个男人风华正茂的年龄,他对剪纸艺术的不懈追求,在如今这传统文化青黄不接的尴尬时代里显得难能可贵。
随着技艺的成熟,任朝辉开始自己创作,他的作品图案新颖、工序复杂,最细的线条甚至不到半毫米,他还走创新路线,将剪纸的用途多样化,挂历、屏风、版画、插画等等。他对作品精益求精、重质不重量。曾经在创作《贵妃醉酒》时,由于对杨贵妃眼皮上细线条的处理不满意,他毁掉了整幅作品,一周的辛苦努力都化为乌有,他说:“我的作品是给有缘人准备的,我一定要将最好的作品呈现出来,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在剪纸艺术上,与剪纸前辈们相比,我占的优势就是我有扎实的绘画功底。”任朝辉是2011年开始创作《平阳风情》系列剪纸的,80多幅作品全面展现了平阳古都的风土人情。这组《平阳风情》和他先前创作的《水浒108将》成了他的代表作。谈起创作的初衷,他说: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人们都淡忘了传统文化,我想通过自己的作品让人们重新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剪纸艺术。(刘晚)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