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说起收藏,总让人联想到一些名家字画、古董文物,收藏者也多为经验老到、眼光独到的大师,他们多以“大件”为主,而近几年,以珠串为代表的文玩杂项,如核桃、菩提子、葫芦……各式各样的“串”,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经过连日走访,记者了解到,这些“玩意儿”既美观又有把玩的乐趣,不只是玩的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体现。
80后的郑勤家住向阳路,他记得小时候看到一本书,里面记述了一位老人闲暇时,坐在院里晒太阳,手里捏着核桃,那时候对这种状态的感觉只能用悠闲来形容,也没想到自己会玩这个。”他笑着说,刚开始大家都认为只有老年人才拿两个核桃转啊转,朋友们也说他老了,但身边的朋友在他的熏陶下,好几个人都开始盘玩核桃了。
“与核桃的缘分说来也巧, 有一次看到一串核桃手串,颜色油亮,特别喜欢,便一发不可收拾,收集了好多核桃,每天没事了就拿出来刷一刷,一个核桃从青皮到白茬扎手,要磨去生性,直到圆润通透,这个把玩的过程中,核桃的颜色会不断改变,时间久了,会呈现出一种深枣红色,红润细腻如玉石般晶莹,这个过程是会让人着迷的。”郑勤说,核桃要想把玩出来,至少要经过三冬两夏,这个过程急不得。
郑勤收藏了“麦穗虎头”、“满天星狮子头”等精品核桃,还有磨盘、南疆石、公子帽、夹板鸡心等都是他一手把玩出来的,刚开始我玩的是野生小核桃,每次看到把浑身棱角的核桃磨到圆滑溜手时,特别兴奋。”郑勤说,现在他身边好多80后已变身“手串控”。
“现在有好多‘手串控’,见到感觉便宜的就买,结果买回来一大堆,但是细细考究,无一精品。”郑勤希望喜欢收藏的朋友们,要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追求精品,切忌盲目跟风,不要让爱好成为一种负担。(梁丽)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