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浇灌孩子们稚嫩的心田
——记市级名师、乡宁县直幼儿园教师孙冬志
临汾新闻网讯 时光如水。转眼间,孙冬志从事幼教工作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她和孩子们朝夕相处,难以割舍,她用爱心和汗水浇灌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田,而孩子们也用纯真无邪的爱感染和回馈着她。这是一个以爱互哺的过程,孙冬志在给孩子们一个温馨快乐的童话世界的时候,也在充满童真童趣的世界里描绘出了自己五彩的人生。
孙冬志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工。
扎根山村 爱生如子
现年52岁的孙冬志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1981年毕业于乡宁一中,1982年经过吉家原乡招聘考试,在县里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山区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摆在面前的又是一个停了半年课的小学,孩子们的基础很差,有的孩子目光中透着一股“憨气”。但是孙冬志有信心、有激情,要在孩子们这张纯洁的白纸上涂抹上最美的图画。当时孩子们都住校,她就起早贪黑地给他们烧火做饭,生怕他们挨饿受冻,从心灵上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课余,她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批、改,手把手地教孩子们认字、做题。为了让他们快乐成长,她勤学苦练,教他们唱歌、表演节目,还将每月仅有的20元钱工资给孩子们买表演的道具。经过三年多的磨炼,她所带的学生不论是哪个年级、哪个学科,均在全乡统考中名列第一,孩子们的文艺演出也在学区拔了头筹。为此,在1986年的教师大会上县领导宣布她转为民办教师,这成为她一生中最为骄傲的时刻。
情注幼教 爱园如家
1993年,孙冬志调入乡宁县直幼儿园,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幼教事业。
幼儿园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为了干好工作,她几十年如一日不论是上班还是轮休,都是提前到园里把班务整理好迎接孩子们,下班后也是最后一个离园。她时刻把孩子们的安全放在心上,不让一个孩子离开她的视线,有时候家长有急事来不及接孩子,她就直接把孩子送回家。记得有一次,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却不见自己的孩子,四处寻找后才知道孩子受了伤被送到了医院。当她赶过去时孩子已从医院出来了,头上缝了好几针,却没掉一滴泪。由于心思都在工作上,她对孩子的关爱太少了,常常是其他的孩子已经吃完饭在玩了,而自己的两个孩子却还趴在大门口写作业。每每想到这些,她愧疚的眼泪就会忍不住落下来。
幼儿园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却倾注了孙冬志的心血和汗水。多少次小班的孩子尿在裤子上、拉在裤子上,她就自己为孩子换好裤子,还把脏裤子擦洗干净后才通知家长。她注重对孩子的养成教育,不让他们过度依赖父母及老师,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她关注孩子们的健康,经常提醒他们勤喝开水,让他们学会摆放水杯,避免孩子生病。她严格把好晨检关,严格执行接送卡制度,经常检查班里各项设施,杜绝不安全隐患,多年来所带班级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勤于学习 志于育人
孙冬志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上过幼师,但她热爱学习。通过多次培训、自考,她取得了各种合格证书和大学文凭。为提高自身素质,她认真学习《学前教育》《3岁——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专业书籍,订阅各种教育杂志,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她不断地在自省中反思,反思中提升自己,用加倍的努力、辛勤的付出、扎实的工作来填补专业学历低这个短板。
几十年的班主任和十年学科教研组长的工作经历,让孙冬志的责任心更强了。在认真做好保教工作的同时,她还指导青年教师,培养她们快速成长,如今好几个青年教师在她的指导下已经成了园里的精英。由于开朗、直爽的性格,她和年轻老师相处得亲如姐妹,得到了她们的尊重。记得有一年快过元旦了,班里的小刘老师怀孕了,孙冬志不让她多动,把班里墩地、给幼儿提水的事儿全包了。她把自己的教学活动组织完后,又协助刘老师排练节目和体操,连忙带累再加上上火,喉咙疼得说几乎说不出话来。有位家长见状主动送来了药,还有几个孩子用自己的水杯接下水给她喝。那一刻,她激动地流泪了,对于一个幼儿教师来说,这是最好的回报。
三十多年的幼教生涯,孙冬志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走了过来,她的付出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她看到了家长真诚的笑脸,听到了家长真挚的感言,得到了领导和同仁的肯定和赞扬。多年来,她先后荣获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今年更被授予“临汾市名师”称号。
记者 郭璞 文/图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