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悠扬的歌声从小区“俱乐部”传来

2015-11-19 16:5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小院里的歌声

    临汾新闻网讯 “襄汾,襄汾,我的家乡哟……”这是襄汾县城一个小院里传出的歌声。

    襄汾县实验高中家属区的小院里,住着一位退休老教师贾金声。贾金声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热情好客。他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事业,老伴去世后他一人生活,多年来买菜、做饭、洗衣都是自己动手,从不麻烦他人。

    1954年贾金声毕业于临汾师范,分配到襄汾中学任教,担任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他喜爱音乐,退休后,潜心学习乐理知识,先后购买了5本声乐教材。平时,他常在小屋里哼哼歌曲,听听戏剧,拉拉二胡,优美动听的旋律吸引了一些爱好唱歌的人,于是又做了义务教音乐的老师。他在床头墙上贴着“只有爱不释手,才能得心应手”。“天才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的座右铭,以启示自己、鼓舞学员。每天下午小院里热热闹闹,歌声飞扬,久而久之,成了小区的“俱乐部”。

    贾金声性格温和,态度和蔼,乐观大度,有亲和力。他教过的学员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只有10岁。他根据学员的爱好要求,教歌曲、教戏剧、教二胡入门,在他家的墙上挂有传统民歌、流行歌曲、各种戏曲剧目:豫剧《朝阳沟》、眉户剧《村官》、蒲剧《苏三起解》、评剧《刘巧儿》、京剧《智取威虎山》、黄梅戏《天仙配》等。他常常自掏腰包给学员印发歌页,清晨带学员到河边练声。当大家夸赞他时,他乐不可支地唱起了:“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朋友遍布天涯海角……”唱完还风趣地说:“我的嗓子大不如以前,我现在是地地道道的贾(假)金声。”

    贾金声很有耐心,不厌其烦,学员随到随教。他教歌总是从基础开始,一句谱一句词地教,并不断讲解声乐知识。他说:“学习唱歌首先要熟练掌握发音,这是基本功,发音要打开喉咙,气沉丹田;其次,要领会和熟记歌词,注意每句歌词字头、字腹、字尾的唱法,要咬紧声母,延长韵母;再次,要唱好节拍。这样才能做到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声情并茂。”每学一首歌,他都用二胡伴奏,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学员有点儿进步就加以鼓励。针对一些学员学历低、基础差、入门慢,有畏难情绪的现象,他反复开导:“学唱歌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总要有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一口就想吃成个胖子。唱歌不仅能愉悦心情,还能疏通经络,增强肺活量,排除体内毒素,防止大脑痴呆,使人身心健康。”

    杨玫丽是位音乐爱好者,她学拉二胡,起先在县城一处器乐培训班学习,学费每小时30元。得知贾金声老师义务施教后,慕名投师。她在县城公路南开了个小作坊,白天没时间,贾金声老师就利用晚上教。为了鼓励玫丽学习的自信心,贾老师经常夸她进步快、音准好。他教的认真,玫丽学的投入,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识谱能力大大提高,掌握了二胡的拉法,学会了二十多首歌曲。她嗓音好,声音圆润,入耳动听,一曲《草原之夜》受到大家的赞扬。学员陈桂凤性格活泼,2014年暑期不慎脚后跟骨折,不能走路,在家养伤。贾金声每天下午抽出一个多小时上门施教。贾金声不辞辛劳地义务行动深深感动了她,伤好后,她逢人便讲贾老师真是个大大的好人,学习的劲头儿也更足了。

    十多年来,贾金声的小院里,每天都充满着欢乐,洋溢着歌声。不少音乐爱好者慕名请教,经贾老师教过的学员有七八十人,他(她)们大多学会了简谱知识,能独立唱一些歌曲。每逢节日,贾金声就鼓励学员走出去亮亮相,她们编排了小歌舞、小演唱,经常参加社区演出,也曾到汾城,南贾、城关等乡镇送戏下乡。小歌剧《老两口逛襄汾》《常回家看看》等深受观众的好评。

    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贾金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爱心、热心、诚心,帮助他人,散发余热,传递社会正能量,我们为他点赞。高兰生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