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12月17日,在襄汾县东坡沟一户农家,一位妇女正在用老式织布机织布,木兰诗》中的诗句不觉浮现于记者脑海。
这台老式织布机由主体、两个滚筒、挡板、踏板、梭子、绳索、综等构成。“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没有见过这样的织布机,更不用说怎么使用了。”54岁的张月玲介绍,这机器有年头了,是结婚时的嫁妆。
张月玲指着已经织好的老粗布乐呵呵地说:手工老粗布不缩水、不卷边、不伤皮肤,冬暖夏凉。”张月玲从17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学织布,这活儿看着容易操作起来却很难,首先得把线放于染色料的盆中染色,然后用面糊浆线晾干,把上百根线放于织布机上,排列成自己想要的颜色,才算完成了基本准备工作。
只见张月玲手脚并用,配合灵巧,双脚有节奏地上下踩动,带动织布机子上的两个综(织布机上使线交错上下分开,以便让梭子可以顺利通过的装置)交替上下,密密麻麻的线、丝呈菱形状交织运动,所织的布也越来越长。
“虽然手织老粗布越来越少,可我依然情有独钟,一天不听到织布声就难受。”张月玲说,谁家需要布她就送,谁要想学她就教,为了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她愿意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能。
记者 王隰斌 丁莹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