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用善举扶起人间大爱
临汾新闻网讯 总有一种关爱给人温暖,总有一种真情让人感动。
当好多人正在为“扶不扶?”困惑之时,一位女孩毅然将跌倒路旁的老人扶起,并义务照顾了4年,用实际行动给社会做出了响亮回答。这位女孩就是在贵州省凤冈县打工的霍州姑娘赵艳,她的善举感动了全国,唤起了好多人的良知,也带动了更广泛的爱心。
是谁给了她这份勇气?又是什么力量促使她四年如一日,视原本陌生的老人如亲爷爷一样的悉心关怀?2016年元旦前夕,记者前往贵州省凤冈县进行了采访。
“爷爷需要我照顾”
山西霍州距贵州凤冈1300公里,山高路遥,经过两天一夜的路程,2015年12月21日,我们到达凤冈县。当时已是下午2:30,天空飘着细雨,空气湿冷。在凤冈县广播电视台唐果果记者的帮助下,我们见到了赵艳,大眼睛、马尾辫、穿着一件黑色旧款羽绒服。听说家乡来人了,她十分惊喜,一口家乡话关切地问:“这里的气候湿冷,你们还适应吧?”
聊起在凤冈的经历,赵艳颇多辛酸滋味。6年前,她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凤冈代理一家报刊发行业务,但生意一般,为了增加些收入,只好做兼职,摆地摊、做保险、现在供职一家汽修厂……
2011年9月的一个下午,天空飘着小雨,赵艳去某学校送样报,走到凤冈县医院附近时,她看到有一位老人跌倒在路旁,浑身颤抖,拐杖也甩到了一旁,旁边不停有人走过,但没有人去理会老人的跌倒。
“扶老人被讹的事情我之前也听过,但当时看到爷爷瘫倒在地,实在太可怜了,我不管不行啊!”回想起当年搀扶老人的情形,赵艳有些激动:“我把爷爷扶起来的时候,他嘴一张一合,却说不出话来,脸上都是流出来的口水。不会是摔坏了吧?我心里十分担心。就把他扶到路边的一家小商店,扶老爷爷坐下,歇了一会儿,等爷爷缓过神来,说清了住址,我才慢慢把他搀回家去。500米的距离,我们花了半个小时才挪回家。”
“屋内气味刺鼻,凌乱不堪,很显然老人是独居,我问他家人情况,他说女儿在上海保密局工作,无法联系。帮老人把已经淋湿的外套换下,我才匆忙赶往学校。但心里一直放心不下,第二天一早,我买了一碗米粉,去看望了老人。”赵艳说。“聊了一个小时,才知道,老人叫池明亮,是一位抗战老兵,参加过远征军,一生没有结过婚,无儿无女,因为年老独居,曾经受骗,所以对陌生人心存戒备。”
“为什么后来要坚持去照顾老人呢?”我们问道。
赵艳说:“爷爷老了,需要人照顾。他脾气怪,请过四个保姆,都没呆住。老人现在九十岁了,摔倒了自己都起不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心里下不去啊!”
四年了,赵艳把老人当成亲爷爷,隔三差五跑去洗衣、做饭、收拾家。每个月总要推着池明亮老人去医院做一次体检。老人也特别喜欢赵艳,三天不见,就要打电话叫她过来。在众人眼里,他们俨然是感情深厚的爷孙俩。
在我们的请求下,赵艳领我们去看望了池明亮老人。老式房子,屋子简陋,但干净整洁,墙上两面“抗战功臣”锦旗令人肃然起敬,桌上的影集里是老人早些年前的黑白照片,已经很旧,唯独中间的两张彩照引人注目,那是两年前赵艳和爷爷的合影,爷孙俩,笑容是那样的安详和灿烂。
老人坐在沙发上,颤抖的双手扶着拐杖,情绪有些激动,嘴里喃喃着,大意是在夸奖赵艳好。不想过多打扰,聊了一会,我们便告辞离开。走的时候,老人落泪了,赵艳的眼眶也湿了。
“这些孩子太苦了”
赵艳扶老人照顾老人的事迹已广为人知。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赵艳这么多年还在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帮助着这里的留守儿童和困难学生。
何永杰是王寨镇新民村凌丰庄一户困难家庭的孩子,去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贵阳市中医学院,但1万多的学费,却让他计划放弃。赵艳得知此事,和几位朋友来到了何永杰家,为他协调了7000元的助学贷款,筹措了4000多元的社会捐助,帮他圆了大学梦。
2015年12月22日,驱车40公里,走过云雾迷蒙,九曲十八弯的山路,我们来到何永杰家。这是一个贫困的让人无法想象的家庭:一家三代7口人挤住在两间茅草房,80多岁的爷爷奶奶年迈多病,两个弟弟还上小学,全家人就靠父亲在外打临工维持生计,屋内找不到一块宽松的落脚地,没有窗户,就用席子和木板围起抵挡风寒,母亲周琴英正在做饭,一锅水煮白菜……
“孩子的通知书回来了,我们却高兴不起来,1万多的学杂费去哪里找啊?”周琴英激动地说,“要不是赵艳他们帮忙,我家永杰还不知能不能进了大学。”
赵艳虽然收入很低,但是她一直默默地为这些穷苦家庭的孩子尽自己微薄的力量。每逢学校开学或是过六一儿童节,她都会和朋友一起去偏远山区,为困难孩子们送去书包、文具盒甚至衣服等物品。
一次,她和朋友去安村捐赠,这是一个更加偏远的山村,山高、路烂、人穷,孤儿、孤寡没人照顾,有的孩子大冬天没有袜子穿,有的家庭一年仅买一块香皂、一支牙膏,有的甚至没有房子,依着邻居家的墙拉一块塑料布就是家……一提起这些情景,赵艳的眼眶就红了。就这样,多年来,赵艳以她自己的方式,默默帮助了200多名留守儿童、孤儿和困难大学生。
她的一位闺蜜说:“为别人,赵艳很大方。但是,对自己,她却很小气。她舍不得乱花一分钱,从没见她买过高档化妆品,她那件黑色羽绒服已经穿了好几年,胳膊肘和袖口都磨破了,也舍不得换件新的。一次捐助活动中,她把身上仅有的1000块钱全都捐了出来,连同脖子上的围巾也摘下来围给了一个孤儿。随行的朋友受她感染,也纷纷将身上的钱全部捐献。跟她在一起,我们经常会受到感染和带动。”
“我只是觉得孩子这些太苦了,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帮他们!”赵艳说。据了解,在贵州的农村,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占到了95%以上。
“她是我见过的最心善的姑娘”
赵艳现供职在当地一家汽修厂,任行政经理。采访中,她的电话总是不时地响起,大多都是业务上的事情,从她与客户的沟通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干练和热情。
总经理何勇说:“有赵艳这样的员工,是我们的幸运,厂里厂外的行政保险多由她处理,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员工。”
“是啊!是啊!这姑娘工作从不挑剔,眼里全是活。”旁边的一位姓刘的副总说。
“她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单位,帮我们买早饭、扫地、摆设备。”几个员工都在夸奖赵艳是个好心人。
厂里德高望重的聂雅秀大姐说:“赵艳是我见过的最心善的一个姑娘,她时时处处都能为员工着想。工人生病了,她去买药;工人手破了,她去买创可贴。她的手提包里装的不是化妆品,而是创可贴、感冒药、消炎药。就在上个月的一天,凌晨2点,天下着大雨,她接到保险公司的电话,新民村发生一起车祸,一辆面包车被撞到路旁菜地里,需要去援救。赵艳二话没说,赶到现场,不顾雨天寒冷,跳到泥泞的菜地帮助施救,车子拖回厂里已是早晨8点,她简直变成了个泥人,冻得浑身发抖,即使如此,在离开救援现场时,她还主动拿出300元钱托村民转交给受损菜地的主人……”
冬至的那天晚上,我们在赵艳的厂里和他的工友们一起吃了一顿炖羊肉,大家围着一个大火锅,互相夹着菜,敬着酒,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亲切的如同一家人。
在霍州市后塞路,我们见到了赵艳的父母。二老均是小学退休教师,性格憨厚善良。
父亲赵双记说:“赵艳从小乖巧懂事,舍不得花钱,买来好吃的她总会和哥哥姐姐一起分享。”
“她怕我们担心,从来没有提过她照顾池明亮老人的事,我们也是看了报道后才知道的。”母亲马俊英说,“这孩子就是一个心善,处处想着别人,对自己却不在乎。我只希望她在凤冈照顾好爷爷,照顾好自己,平安就好!”
时间在悄然滑过,善良而坚韧的赵艳仍然在义无反顾地继续着她的善举,用平凡的行动扶起人间的大爱……
(朱文平 张军华)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