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朱秀芳:面对不幸的家 命运是什么我来回答

2016-01-14 09:54:4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七年的时光,足以让呱呱坠地的婴儿步入学堂,足以让迈入社会的莘莘学子变成为人父母,足以让从没有时间触摸幸福的人们尽情地享受生活的美好。然而,若是七年的时间,一个家庭只有无穷无尽的痛苦和接二连三的灾难,又有几个人敢直拍胸脯保证不会被击垮?

  有这么一个家庭,七年来一直笼罩在厄运连连的阴影下,丈夫被严重的全身性类风湿病击倒,丧失了劳动力;妻子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袭击,右胳膊肘软骨头坏死,右臂无法用力;儿子忍受了数周之久的急性阑尾炎依旧无情地发作,最终晕倒在课堂;刚上小学写得一手好字、喜欢翩翩起舞的女儿,被血管瘤的阴霾笼罩,再也无法写出漂亮的字、展现精彩的舞姿;73岁的年迈婆婆,依旧得披着满头白发下地耕作、操持家务。七年的光阴,命运对这个家庭展现出最为残酷冷血的一面,但是,命运却无法将这个三世同堂的五口之家击败,因为一个叫朱秀芳的柔弱女性用她那勤勤恳恳的付出、百折不挠的毅力、永不言弃的精神撑起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

  厄运来袭,“顶梁柱”被病魔无情击倒

  今年40岁的朱秀芳和43岁的丈夫吕文元生活在尧都区刘村镇北刘村,正在临汾八中读初三的儿子漫漫勤奋好学,在北刘村小学读三年级的女儿彤彤聪明可爱,儿女一直是全家的骄傲。婆婆身体还算硬朗,也能帮衬着家庭。他们原本有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家五口快乐无忧地生活着。然而,从2009年开始,一场场“灾难”袭击了这个快乐的家庭,幸福渐渐离这个家庭远去。

  在北刘村,建筑工出身的吕文元是村里有名的干活好手,在多年为别人“做嫁衣、盖房子”之后,他终于攒够了充足的钱,用自己的勤劳双手一砖一瓦盖起了属于他们的新家。建在自家宅基地上的新家虽然只有一层,却宽敞明亮、干净漂亮。2009年,还没有来得及享受新家落成后的喜悦,吕文元这个精壮的汉子竟然意外地病倒了,而且大病不起。原来,由于常年从事艰苦的建筑工作和田地农活,他患上了严重的且遍布全身的类风湿病。每当病魔袭来时,他经常疼得无法动弹,那个曾经强壮的平阳汉子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孱弱病人。吕文元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论是地里的农活还是工地上的苦活,他都样样精通、样样拿得出手,全家都指望着他来赚钱养家。而如今,那个曾“无所不能”的汉子现在只能无奈地呆在家中养病,经常独自一人偷偷抹眼泪。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亲人们感觉家里的天都塌下来了。

  幸福远去,“女汉子”撑起残破的家

  妻子朱秀芳不甘心丈夫这么一病不起、沉沦下去,她顶住压力、咬住牙,花光家中积蓄、背上沉重债务,先后辗转各地医院为丈夫治病。无论到哪儿,医生给她的答复就一句话:“这病没法根治,只能依赖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痛苦。”

  丈夫病倒,家里不仅失去了经济来源,而且还得长年花费不菲的医药费缓解丈夫的病痛,加上儿子和女儿上学都需要钱,年迈的婆婆也需要赡养,沉甸甸的负担压着这个曾经幸福的家庭喘不过气来。每每提及此事,朱秀芳总会感慨地说:“自幼在娘家长大,虽然不说是千金小姐,但从未缺衣少穿,更没有吃过苦、遭过罪。面对这样的困境让我手足无措,更让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了难言的困境,为了孩子他爸,为了这个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病人的家庭,我只有咬牙撑住!”

  曾经柔弱的朱秀芳决定接替丈夫顶梁柱的位置,用女汉子的肩膀撑起这个快要垮掉的家。自此,朱秀芳不仅要帮着婆婆操持家务、下地干活,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四处打工,挣钱维持五口之家的生活。农忙时,朱秀芳和婆婆一道下地种麦子、种菜,凭借收获的粮食和蔬菜,充当一家人的口粮,确保家人吃饭能自给自足,保证孩子们不被饿着。忙完农活,老实本分、勤勤恳恳的朱秀芳经常穿梭于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靠着给人做护工来赚钱养家。没有合同、没有保障,只有一通口头约定甚至是一通电话支使,她便开始了一个连着一个的24小时工作,喂水喂饭、端屎倒尿、按摩翻身、夜里陪护……为了赚钱,病房几乎成了她的家,吃住都在这里。朱秀芳说:“辛苦、脏累倒没什么,每逢过年雇主们都会把工资加倍,为了多给家里挣点钱,已经连续好多个春节基本都在医院或病人家中度过,已经好些年没有时间好好陪过孩子们!”她这一干就是近六年。在朱秀芳的辛勤操持下,家里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灾难连连,“小天使”失去童年的欢笑

  厄运却没有停止它那冷酷的脚步。2012年,当时在北刘村小学一年级读书的女儿彤彤也出现了意外。在一个放学后的下午,好不容易腾出时间来学校接孩子回家的朱秀芳,被孩子班主任郑重地拉到了一边。班主任告诉她:“以前彤彤写字特别漂亮,最近却越写越难看。我仔细观察后,发现孩子的右手上长了一个拇指般大小的肿块,现在已经影响到孩子握笔写字了,你们得赶紧给孩子看病。”

  这一消息仿佛晴天霹雳一般,朱秀芳赶紧带着仅有六岁的女儿彤彤四处求医问诊,经过多家医院辗转治疗,几经坎坷波折,最终确诊孩子得了血管瘤。更为可怕的是,不仅仅是女儿的右手掌上有血管瘤,而且她的左脚脚后跟处也被确诊有血管瘤肿块。据医生介绍,血管瘤发生在四肢等部位,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形象,更可怕的是会侵犯和压迫周围正常组织,给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严重者可引起残疾,曾经有过因为血管瘤而截肢的病例。女儿彤彤一直是家人最为疼爱“小棉袄”“小天使”,她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更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样欢快起舞,但无情的血管瘤却夺走了她的童年梦想和快乐,突如其来的噩耗更让她那幼稚的脸上少了往日稚嫩的笑容。

  望着憔悴的女儿,朱秀芳暗自发誓,一定要倾其所有把孩子治好,绝不能让病魔夺走孩子快乐的童年。三年来,为了给彤彤看病,朱秀芳又一次求爷爷、告奶奶般的四处举债,终于凑够了钱带着女儿去西安进行了治疗,然而,面对隔一阵子就需要打3000元一针的高昂治疗费用,面对高昂的手术费,她手头那点可怜的钱很快花光了。最终,彤彤的血管瘤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没能彻底治愈。朱秀芳只能在大哭一场后,抱着孩子无奈回家。

  厄运连连,母子俩被病魔无情肆虐

  命运是残酷的,它没有可怜这个苦难的家庭,灾难又陆续降临。2012年的一天,在临汾八中学校门口,骑着电动车接到儿子的朱秀芳正准备回家,却被一辆忽然窜出来的轿车撞到在地。当时,朱秀芳和儿子爬起来后觉得身体无大碍,就好心地放走了同样着急接孩子的肇事司机。命运却又给朱秀芳开了一个大玩笑,三天后,她那曾经被撞击的右胳膊肘关节骨头无法遏制地疼痛起来,疼痛难忍的她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右臂肘关节软骨头因撞击倒地而坏死,今后她的右臂将无法使劲,一到下雨天还会伴随着隐隐的痛楚、钻心的疼。此时,肇事司机已经无法联系,她只能自认倒霉。

  2013年,当时在临汾八中读初一的儿子漫漫,因为担心给家里增添负担,忍受了数周之久的腹痛,一直没敢告诉父母,默默地承受着钻心的疼痛。终于在腊月的一天,又一股无比剧烈的疼痛袭来,再也无法忍受撕心般疼痛的漫漫晕厥了过去。正在上课老师和同学们吓坏了,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方得知漫漫是急性阑尾炎发作,而且他已经忍受了数周之久,只怕给这个苦难的家庭带来负担,更担心父母没钱为他治病。每每提及此事,朱秀芳总会潸然泪下。最后,在好心人的资助下,才给儿子做了阑尾炎切割手术,去除了病痛。

  前路坎坷,好心人点亮残存的希望

  2015年,常年从事护理工作的朱秀芳被患者病毒感染,花了不少辛苦挣到的护理费才治好病。她内心无比沮丧,觉得入不敷出,更加觉得失去了希望。但是为了撑起这个即将垮塌的家,她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自己是全家人唯一的希望,绝对不能倒下,为了亲人必须坚持下去。2015年下半年,她另起炉灶,做起了家政工。临近年末,时常能看到她骑着电动穿梭于市区大街小巷靠擦玻璃挣钱,最多的时候她一天为三户人家擦玻璃,每天深夜回到村里时,她连腰都直不起来。每每看到她四十岁的容颜却有着六十岁的沧桑,再加上那缠满纱布的手指,总是让人分外心疼。

  苦心人,天不负。眼下正值岁末年终,有热心群众将朱秀芳四处擦玻璃挣钱养活这个苦难家庭的故事在微信上发出,许多好心人也纷纷预约她上门擦玻璃,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帮助这位令人钦佩的女子。常年从事公益活动的安达圣新天地总经理范正云再次伸出援助之手,特别聘请朱秀芳为特殊员工,并为其提前支付5000元的劳务费。面对这些好心人的爱心,朱秀芳感激不已:“我是个村里人,没读过多少书,也不怎么会说话,我和我丈夫只会说句‘谢谢’!咱们临汾,还是好心人多!”

  2016年,已经七年没有为自己花过一分钱的朱秀芳心中有好多愿望,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早日赚够钱,为已经10岁的女儿彤彤彻底治好病。如果能有富余的钱,她还想为丈夫减轻病痛,能够有学费供儿子漫漫读高中,让婆婆不再辛苦劳作,而是安享晚年。我们也相信,命运不会辜负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妇女,她会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毅力,来战胜一个又一个的苦难,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

  记者 王德政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