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她是全国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她曾对组织作出了一个以生命为限的承诺,她坚持18年拿出自己的积蓄扶贫济困……在解黎明所获得的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等诸多荣誉称号里,让她最看重的就是“优秀共产党员”,她觉得做到这个就知足了。
今年90岁的解黎明,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由原山西省临汾地区电业局(现临汾供电公司)工会副主席的岗位上离休,从1998年开始捐资助学,相继让200多名贫困学子圆了上学梦。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解黎明拖着年迈的身躯在北京、四川、湖北、浙江等地作报告28场,听众达到18000人次。“解黎明”这3个字已经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是成为一种精神,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爱。
把扶贫济困当事业干
1998年,解黎明和老伴寇志清看到了曾经在汾西县插队的北京知青程炜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离职舍家,自筹资金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大宁县搞扶贫开发的事迹,两位老人深受感动,立即决定送去1万元钱支持程炜。
自从离休后,解黎明和老伴经常在一起讨论:虽然不在一线工作了,但是党员的本色不能褪,继续为党工作的意志不能退,还能再为党的事业做点什么?1998年以后,他们就和捐资助学结下了缘。
2000年7月1日,75岁的解黎明和老伴向组织郑重承诺:在每年7月1日党的生日这天,每人拿出1000元,捐助贫困学生,直至离开人世。山西朔州一家农户培养出两名大学生却家境困难,老两口便让儿子寇永安长途跋涉将5000元亲手送到他们手中;尧都区刘村镇张杰云以539分的优异成绩考上天津商学院,但因为家庭贫困难以入学,解黎明得知后主动找到区领导并亲自登门为其送去学费等各种费用,回家后又发动全家老少为张杰云上学准备衣物和生活用品。
在帮助张杰云时,解黎明的善举不仅感动了张杰云一家,还深深打动了身边的干部群众,短短9天,尧都区就收到社会资助特困生捐款11万元,共有41个特困生得到了捐助。
作为原地区医院的党委书记、副院长,寇志清医术高明,到处有人开出高价请他坐诊,但都被他一一谢绝。老两口经过商量,向组织请求,前往北京军区临汾干休所医务所义务为老红军瞧病诊治,每天徒步风雨无阻,这一干就是3年,期间为二招、三招许多锅炉工义诊,有时还为困难户免费买药、送药。
为了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参加完山西省“感动山西十大人物”表彰会之后,解黎明顾不上回家,而是直接去了位于晋中市平遥县香乐乡的大羌村看望贫困户。途中,解黎明发现村里垃圾乱倒、污水乱流,且靠近全村唯一的水源地,她立刻让儿子寇永安采样化验,化验结果为严重污染,解黎明随即让寇永安凑够1万元与村“两委”商量,共清理垃圾上百方,并对垃圾池进行无害化处理,找工程人员用水泥将垃圾池全部硬化,并在周围栽植树木花草。
党员就要做该做的事
在解黎明家的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红色表彰佩带和各级组织颁发的奖状、奖章。其中,2004年获得中组部“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并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表彰大会的会议合影摆放在客厅的显著位置,照片上解老春风满面,但人们并不知道,解老穿的那件呢子大衣已伴随她40多年,至今还在穿。
2011年,解老再次向组织承诺:在每年“捐资助学”1万元的基础上,再拿出1万元用于“扶贫济困”,每年捐助金额达到了她养老金的40%以上。就在这一年的年底,解黎明因常年的滑膜炎,做了右腿的半月板置换手术,本来医院和家人都想为她置换进口的半月板,但老人嫌贵,死活不答应,硬是使用了国产的,省下了3万多元医疗费。她告诉家人:“3万元可以资助很多孩子上学,这些钱花给孩子们比给我的作用大得多。”解黎明家离单位老干部活动室有5里地,凡是党组织活动,她能走则走,不能走就挤公共汽车,特别是一月两次的政治学习,不论刮风下雨,只要不生病,解黎明从不迟到早退。如今,解黎明虽然已经90岁高龄了,但她学习的精神不倒,每天坚持阅读报刊,坚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文献,并要求子孙们一切行动要听党的话,不要辜负了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要多干点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好事。
如今,90岁的解黎明稍有耳背眼花,但不管寒风刺骨还是烈日当头,她都依然身体力行,去大宁县,到尧都区乔李镇、走村入户,亲自送上扶贫现金和物品。在对平遥县香乐乡大羌村的精准扶贫过程中,解黎明和寇永安积极为村里争取各种扶贫项目,村里安上了路灯、太阳能灯;新打的水井也安置了配套的电力设施;农网改造和新安装的变压器投入了上百万元……“如今,我扶贫的大羌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完成,村里的优势是地多、干部信心足、群众干劲大;劣势是土地盐碱化较重,农业发展难以规模化……”去年,为了进一步改变农村面貌,解黎明给省里领导写信,希望能进一步解决农村水土改良问题,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并倡导更多的离退休党员干部把扶贫工作当成事业去干。
做不完的子孙接着干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中去……继续投身于支持、帮助、实践父母对捐资救学、扶贫济困的大爱行动中去……”2013年7月1日,作为中共党员、市委宣传部退休干部的寇永安也向组织递上了一份承诺。
多年来,解黎明不但努力兑现自己对党的承诺,而且积极鼓励子孙后代加入到扶贫济困的队伍中来。汶川地震时,解黎明给子孙们挨个打电话,督促他们一定要主动交“特殊党费”,随后又在电话里给子孙们讲:“你们事事要冲在前面,要创先争优,尤其是公益活动,一定要积极参与。”
“有一次,我儿子上学急需用钱,母亲就借给他5000元,但是必须要打欠条,当时孩子很不理解。”寇永安告诉记者,当时就连他自己都不理解,后来解黎明给他们讲:“你们的困难不叫困难,只能说是用钱紧张。但农村就不一样了,他们的困难才是真正的困难。”如今,解黎明的子孙们也开始理解老人的良苦用心,积极帮着她收集整理家里的衣物,替老人将这些助学物品、资金送到贫困学生的手中。
“在对大羌村的扶贫过程中,我母亲召集了远在北京、上海、武汉、太原等地的祖孙四代人加入,在为村里安置了文体设施后,又亲自为村里文体活动中心的村民公约命题,公约的内容就是我书写的。”寇永安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全家先后有十多人主动加入到扶贫队伍中,有的亲属一有空就专门回到临汾跟着扶贫队伍下基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来“十三五”的宏伟目标,脱贫攻坚到了最关键时刻,解黎明又坐不住了,她嘱托寇永安向市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扶贫计划,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赞扬。为了用更多的付出践行扶贫建小康的宏伟目标,解黎明打出一面扶贫大旗:精准扶贫、建成小康,“黎明”爱心扶贫团。
如今,“黎明”爱心扶贫团已有50多个单位、企业和个人加入。近日,寇永安带着部分扶贫团成员去永和县进行扶贫捐助,其中“竹林爱心扶贫大队”为贫困户送去了各种常用药品,国家电网临汾供电公司为贫困户送去了上百件过冬衣物,解黎明随后又嘱托爱心团成员拉着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深入山区贫困户进行慰问。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