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杨喜林:泥土地里走出的中医名家

2016-01-21 10:33: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与泥土打交道的农家汉,竟获得了国家医学专利,登上中医殿堂。他没有家传绝学,靠的就是对中医执著的热爱。

  杨喜林,乡宁县西坡镇柏崖湾村人,少年时的种种际遇让他爱上中医文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多年的钻研,让杨喜林有了丰硕成果。2003年,他的第一篇论文《小便失禁辨证施治》在中华中医学会《疑难杂症荟萃》上发表。之后数年,又在《医学科学创新》等权威杂志上发表了7篇论文。

  最让他骄傲的是,2013年世界中医论坛大会上,在《对阳痿早泄的特色辨证施治法》的研讨中,杨喜林赢得与会专家学者认可。会后,他还据此研究出组方,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专利申请。

  杨喜林说:“2015年12月9日,组方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这也是对自己多年坚持的一种认可。”他介绍,组方经过两年临床试验,总有效率达96.6%,比同类药品高20.6%。专利证书对他的组方这样评价:实验表明,本发明组方科学,用量合理,用药安全可靠,疗效高、成本低、易生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很好的社会效益。

  杨喜林说起与中医的缘分,就如讲述一段故事。“7岁那年,我从十几丈高的山崖上摔下去,腿和胯严重骨折,由于家境贫寒,父母几乎对我失去信心。”

  所幸,杨喜林的外祖父对他心疼如命,把他背到一家私人诊所救治。经过两个月治疗,杨喜林痊愈了,他第一次感觉到了中医的神奇。其实,外祖父也是一名郎中,有了这次经历,杨喜林对外祖父有了格外的倚重和尊敬。在之后的耳濡目染中,杨喜林对中医由好奇到热爱,开始了钻研。

  1990年,在外祖父的鼓励和帮助下,他自费到北京进行了3年大专进修。1993年,他又自费到北京燕京医学院攻读中医本科。

  1994年,外祖父临终的嘱咐让杨喜林立志研究中医的决心更加坚定。“他弥留之际给我一把钥匙,并指着一个柜子说‘给你一碗饭吃’。”杨喜林打开柜子,全是发黄变脆的医学书籍,《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中医内科全编》《经典古方集成》等。杨喜林认为,外祖父给的不是书,而是一份嘱托。

  此后,医书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以至于全然不顾家里的事,导致家庭变故。但他痴心不改,一边刻苦学习,一边给村民看病,所有经手的病例一一存档备查,有时他甚至用草药在自己身上做试验。杨喜林的刻苦钻研,终于赢得了众人的理解与尊敬。

  这些年的成果并没有给杨喜林带来物质上的享受,30平方米的老屋摆着两三件破旧的家具,陈设虽然寒酸,但在他看来却是财富。他说:“我将继续研究,正在向第二个专利成果发起冲击。”(郝百成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