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李保鹏,是吉县文城乡午生村的一名村医,他家是中医世家,作为第五代传人的他从小就受父亲熏陶学习中医,18年来,他把脉、听诊、针灸、拔火罐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乡亲们亲切地称他是健康卫士、疾病的“克星”。
1992年,李保鹏高中毕业回到村里,一面务农一面在父亲的传授和指导下,啃读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雷公炮制》《守世宝元》《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四百味药性解》等中医药名著及当代前辈们的医学专著。
为了能传承好中医传统文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1994年,李保鹏到山东中医学院进修,在该校学习的两年期间,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系统地掌握了中医药知识。1997年李保鹏在吉县文城乡午生村当了一名村医,开始了他的行医之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村民,他经常外出学习深造,取得了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证、临床助理医师资格证书。李保鹏除了研读中医专著外,更注重临床实践,力求精益求精。渐渐地,他的医术医德在吉县、大宁县乃至黄河西岸的陕西一带都有了些名气。
行医18年来,李保鹏始终坚持一切为了患者,病人的需要就是命令,随叫随到。大宁县太古乡坦达村一位史姓老人,总是感冒,四处求医也治不好。服了他的药后,药到病除。老人乐得逢人就说:“我从来就没服过人,保鹏这娃确实是服了,过去我基本上每月感冒一次,保鹏的三付中药就去了病根”。大宁县太古乡仪里村燕兴保的儿子燕墩墩多年患有淋巴结炎,由于每次发病都有发烧的症状,一直都按感冒治疗,一直都没有什么效果。2012年经人介绍找到李保鹏,经李保鹏确诊后,开始服用中药,服用20付后燕墩墩的病痊愈了,三年来无复发。墩墩的父亲高兴对乡亲们说,李保鹏真是妙手回春、药到病除。每到逢集赶会来找李保鹏抓药问病的村民特别多,这时候,他就忙得顾不上吃饭了,午饭和晚饭施行“二和一”了。
2015年12月20日深夜十二点多,人们都进入了梦乡,李保鹏的手机突然响了,是仪里村的冯全保打来的电话,他刚6个月的外孙女,一直高烧不退,全家人很着急,想请李保鹏赶紧去看看。李保鹏二话没说立刻起床,拿上药箱骑着摩托车就向30里之外的仪里村冯全保家奔去。由于刚下过雪,山路上非常滑,李保鹏骑着摩托车着急赶路,滑倒了腿摔伤了也顾不上管。等他给冯全保的孙女看好了病,天也亮了。这时,他才感到腿阵阵刺疼……
李保鹏说,他的手机从来没欠过费,没关过机,就是时刻准备出诊。李保鹏所在的村有千余口人,他给每人都建了健康档案,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他都了如指掌,家家户户他都去过,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他每年都要上门送医送药上门免费体检。多年来,李保鹏始终对医术精益求精、对求医问药者呵护有加,他还常给患者煎药。为了宣传公共卫生提高乡亲们的健康水平,他在自家门外的墙上涂了一块黑板,刊登预防疾病的知识,并经常更新内容。李保鹏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村民的需要就是我的职责。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就应当永远在求知的道路上奔跑。
(冯振兴)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