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他是一个好儿子,用一颗感恩的心回馈着母亲十月怀胎之恩和养育之情;他是一个好女婿,悉心照料久病卧床的丈母娘直至最后一刻;他是一个好姐夫,几十年如一日心甘情愿地照顾着身有残疾的小舅子;他是一个好村医,历经45个春秋呵护着全村1000余位父老乡亲的健康,他就是古县北平镇千佛沟村村医李元生。
65岁的李元生从20岁起成为千佛沟村的一名“赤脚医生”,45年来他一直默默坚守在平凡的村医岗位,寒来暑往,东家进西家出,治病救人,从无怨言。生活上,李元生过得非常节俭,家里十几年没有添一件新家具,他自己也多年都舍不得买一件像样的衣服,因为他要靠微薄的收入维持一个艰难的大家庭。
传承孝道,敬养老母亲亲力亲为
2002年4月的一天,李元生已逾80岁高龄的老母亲因高血压引起突发性冠心病,生命垂危。送至医院后,院方不敢接收。医生说:“年纪太大了,体质弱,我们不敢手术。”亲戚朋友也劝李元生:“老母亲已经80多岁了,没人说你不孝,回吧。”听了大家的话,李元生的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他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也要为母亲看病。”他托关系,说人情,软磨硬缠,终于感动了院方,但医院提出了两个要求,他激动地说:“不要说两个要求,就是十个八个也答应,我就是个医生,手术的风险我知道”。最后李元生用颤抖的双手在病危通知书和手术通知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也许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手术非常成功,母亲脱离了生命危险。住院一个月,李元生天天陪伴在母亲的床前,悉心照料,精心伺候。出院后,母亲每天都需要靠吃药维持生命,至今13个年头过去了,无论多么困难,母亲的药从来没有间断过一次,李元生说:“母亲生儿育女一辈子,受尽了苦难,现在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母亲治病”。就是这样一个普通老百姓,用最朴实的行动传递着乌鸦反哺的孝悌之情。
弘扬孝德,侍奉丈母娘尽心尽力
人们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可是在李元生丈母娘心里,李元生既是女婿更是儿子。早在1999年李元生的丈母娘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病病发时,由于他的小舅子身有残疾,无力照顾丈母娘,他便默默地将照顾丈母娘的重任揽过来,并对自己的妻子说:“你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咱妈”。听到李元生的话,妻子当即泪流满面:“太难为你了。”就这样,李元生把丈母娘接到自己家中侍奉。尤其是母亲病重后,家里的负担更重了,两位老人每天都需要药物来维持生命,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早已花光,李元生白天上班,出诊看病,输液打针,骑着自行车东奔西跑,哪里有需要便出现在哪里,晚上回来就专心照顾两位老人。那段时间,李元生累得瘦了10多斤肉,但看到两个母亲的病情渐渐好转,李元生十分开心。他经常对人们说:“老人的健康就是儿女的福分,只要我妈身体好了,我心里就高兴,受点累没关系!”就这样,丈母娘在李元生家一住就是5年,直至老人家去世。
传递爱心,照顾小舅子心甘情愿
42年前,李元生的小舅子在一次上山扑火中,双腿大面积烧伤,导致双腿残疾。小舅子出院后,他便把身有残疾的小舅子带回了自己家。小舅子当时只有19岁,由于失去了双腿,整天茶饭不思,愁眉苦脸。为了帮助小舅子重新拾起对生活的信心,他托人帮着小舅子找了一份帮厂矿看大门的工作,慢慢地小舅子的心情变好了,也有了精神。在他的帮扶下,几十年来小舅子一直过着安安稳稳的生活。四年前,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了,为了让小舅子生活得更舒适,李元生便出钱把他送到了养老院。去年小舅子60岁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养老院通知家属接回,李元生再次将小舅子带回家,当作自己的亲弟弟来照顾。
面对生活的艰难,李元生选择坚守与担当,选择了对亲情的不离不弃,用真诚传承着中华孝道,也让人生散发出德善的光芒,他孝老爱亲的事迹在当地早已传为佳话。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