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晓凤:平凡岗位写春秋

2016-02-03 10:21: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贾晓凤自1991年从天津市民政学校毕业至今二十多年来,先后在吉昌镇民政所、吉县婚姻登记处、民政局办公室等多处工作,坚守在民政工作的第一线。

  工作以来,她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钻研业务,爱岗敬业,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青春与激情,为民政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从事过乡镇民政工作的人都知道,这项工作琐碎繁杂,工作强度和难度都很大。

  1995年前后,国家启动农村养老保险,每一项工作在启动阶段,都是困难重重,为完成任务,她常常徒步跋涉,挨家挨户讲政策、做工作,常常因路远回不了家而留宿在村里。

  逢年过节,是家里最忙的时候,但也是民政工作最忙的时候,她经常撇下年幼的孩子,牺牲下班时间,牺牲节假日,在单位加班加点。

  记得是2002年的春节前夕,她为了赶在春节前将救灾粮发到受灾老百姓的手中,在单位加班 到晚上9点多,等回到家中,才发现孩子发高烧,孩子干涸的嘴唇喃喃叫着“妈妈,妈妈,我要妈妈”。正因为她一心扑到工作上,领导、同事们都说,贾晓芳什么时候总是那样认真,什么工作交给她,都能办得有条有理,都能让人放心,都能按时完成。

  在乡镇工作期间,除了救灾救济、优抚工作,贾晓芳还承担全镇的婚姻登记管理工作,接手伊始,她迅速理清工作思路,在艰苦的环境下,从受理、填表、颁证到归档,一步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在她的努力下,全镇的婚姻登记工作很快走上了正轨,成为全县学习的榜样。

  2003年,婚姻登记从分散到集中,贾晓芳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全县的婚姻登记,一个人干两到三个人的工作,到2010年离开这个岗位,经她一手办理的婚姻登记有1.5万对,工作量这样大,可从没有出过一例差错。婚姻登记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她手把手地教新上岗的工作人员,细心认真地讲解政策,在她离开岗位后,还念念不忘婚姻登记,她说,婚姻登记工作是服务窗口,窗口的形象代表民政工作的形象,不能因新老工作人员的交替影响到工作、影响到民政人的社会形象。就这样,她坚守的婚姻登记窗口多次被评为红旗窗口、模范单位,她本人多次受到县、市和省里表彰。

  调到民政局从事办公室工作,为了干好工作,贾晓芳把握“早、全、深”三字经。“早”就是对有问题早学习、早研究、早介入,做到主动积极,心中有数;“全”就是熟知上情、吃准下情、通晓内情、了解外情,力求关键时候谋之有方,参之有时;“深”就是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交流和沟通,深入群众,深入基础,掌握县情民情。她的工作既有思想性、理论性,又注重政策性和针对性;既符合工作规律,又力求体现地方和领导个人特色。正因为工作方法得当,她很快进入角色,胜任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种会议活动的组织以及材料撰写任务,充分发挥了参谋、服务和后勤保障作用。

  清正、廉洁、一心为民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前提。工作中,贾晓芳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 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在许许多多民政对象、困难群众眼里,她是个热心肠的解困人;在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眼里,她又像是宽厚慈爱的姐姐。面对苦与累,从没有因为工作量的增加、工作难度加大在领导跟前叫苦叫累,从没向领导提出任何条件和报酬;担子很重、压力很大,也从没有懈怠、苦恼、烦躁过,从没有降低过工作标准和质量,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应具备的思想觉悟和优秀品格。

  长期的劳累,让贾晓芳患上了腰椎和颈椎突出症。因神经受到压迫,引起腰、腿、臂疼痛难忍,有时疼起来连早上起床都得让人扶一下,但她没有因此影响过哪怕一天的工作。

  贾晓芳从事着平凡的民政工作,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她有一颗为民的赤诚之心。她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淡泊名利的处世原则,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赞许,也树立了一个基层民政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

  (陈健翔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