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铸德魂
——记蒲县见义勇为的好村干部张锁平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48岁的张锁平是蒲县红道乡耳里村委林场村的村民组长,是一个有着近十年党龄的村干部,他所在的林场村是一个只有11户人家、50余口人的自然村。提起张锁平,邻里乡亲都会夸赞他是一位见义勇为的真英雄,是农民心中的好村干部。
2014年1月25日晚,大约12点,熟睡中的张锁平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村民郭金明说有盗贼在偷羊。情况紧急,张锁平立即起身穿上衣服,顺手拿了把铁锹就冲了出去。快到郭金明家羊圈跟前时,他隐约看到羊圈边上停着一辆黑色越野车。盗贼们已经动手了,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得逞,他边想边加快步伐冲上前去。这时,有两个黑影正在羊圈里晃动,“你们在干什么?”张锁平大喝一声,盗贼们先是一惊,随即加上望风的四五个人一起向他包抄过来。“让开,少管闲事。”盗贼们恐吓着张锁平,试图吓走他。“你们为非作歹,我绝不可能放你们走。”张锁平根本不吃这一套。盗贼们见他不让路,便恼羞成怒,拿着长刀向他砍了过来,张锁平毫不退缩,拿起铁锹与他们展开了搏斗。然而,终因寡不敌众,他的左手和头部被盗贼砍伤,鲜血直流,盗贼们见偷羊无望便迅速逃窜。张锁平忍着疼痛,让郭金明赶紧报警抓贼。随后120赶到,立即将他送往县医院做了包扎处理并马上转至临汾骨科医院进行手术。当时医生对他的伤情诊断结果是左手的四根指骨断裂,韧带断为八截,颅骨骨折。从此,他失去了一个正常庄稼人的劳动能力,至今还有一截钢针断在骨头里,还要再做两次手术。
“当时只想着不能让村民的财产受到损失,绝不能让贼把羊盗走。怕家里人担心,走时都没告诉他们去做什么,只说是村里人叫的有事。”回忆起当时的初衷,张锁平说是本能使然。“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我仍然会去管。”朴实的话语里彰显着人格的力量。
在村里,无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张锁平都会前去帮忙张罗,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就是遇到不认识的陌生人有困难时,他也一样会尽力帮助。
一次,有个外地收山货的商贩因货没收够没法往回返,天黑时分正好赶到林场村,就计划在村里找个人家借住一宿,等到第二天接着收货。但他在久敲一家村民的门未开后便打消了借住的念头,决定靠路边停车,在车里将就一晚捎带照看车上的货。“这么晚了怎么还有陌生的人和车停在这里,不会是小偷吧?”就在这时,出来巡夜的张锁平发现了收山货的商贩。他心里疑问着,便立即决定上前盘问。
当他了解清楚商贩的情形后,便慷慨地说:“那你到我家去住吧,看你车上又是核桃又是药材,黑夜停在路上也不安全。”说着便往不远处的家里走去开大门,让商贩的车往院里开。当时妻子对他说:“都不知这人的来历你就往家里引,还要留他住宿,要是遇到坏人怎么办?”张锁平对妻子说:“他一个人出门在外做生意不容易,这么晚在外面睡不安全。”边说边催促妻子给商贩做饭。待招呼商贩吃完饭又安排其睡下后,他们两口子才去休息。第二天商贩临走时,为表示感激,将他家存下的一堆杏核给收走了。
人以正为贵。张锁平是个烈性汉子,但他从不欺负人,也见不得别人欺负人。有一次,有个商贩来村子里卖麻花时和本村一青年发生了口角和肢体冲突,于是商贩觉得被欺负了,就找了亲朋返回来欲寻那青年出气。眼看着双方剑拔弩张就要打起来了,闻声赶来的锁平立即予以制止。他首先批评了本村的青年,不应该欺负外地人,又劝说商贩不要为一点小事大动干戈。因他调解公正、公道,当事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一场将要发生的斗殴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其实,张锁平天生就是一个古道热肠之人。1985年至1987年,张锁平曾在武警驻山西某部服役三年。有一年元宵节,他与同班的两名战友在平遥城执行任务时,遇到一些地痞流氓起哄闹事,扰乱秩序,他们立即上前制止。但对方仗着人多势众,十几个人一起向他们三人扑了过来,其中一个地痞趁张锁平不备拿着弹簧刀向他刺来,鲜血立即从他的左臂上冒了出来。面对眼前的情景,他和战友临危不惧,迅速使出平时练就的擒拿格斗的功夫出手反制,很快就将地痞们制服并带回连队接受处理。因成功处理这起事件,他们班受到了上级的表扬。能为班里赢得荣誉,张锁平感到很自豪,至今他的左臂上仍能看到那次受伤时留下的伤疤,这道疤已成为他伸张正义的深深印记。
这些年来,张锁平无论是见义勇为还是为村里做好事都不求回报,反倒贴了不少功夫和费用。村里的供水管道坏了,张锁平亲自挖管子找破损处,用三天的时间终于把管道修好了。提起这件事,张锁平说:“当时我心里急啊,因为我们村没有水塔,只有在耳里村往水塔里抽水时,我们才能借光用点‘过路水’,大多时候村里用水都是用三轮车从县城里往回拉,不只费力,开支也很大。我多操一点心多费点劲,村民们就能减轻些负担。”
村民席书栋违规修建养羊基地,张锁平多次调解做工作,说服其拆除。由于前期修建已花费1万余元,张锁平决定由村组为其补偿3500元。然而,林场村不同于其他的村子,土地全在农户名下,村里没有任何属于集体的土地,也就是说村组没有任何收入。所以名为村组里补偿,实为他自己掏腰包。带其它开支垫上的,这些年他已经为村组里垫了5000多元,至今仍在账上。
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拆旧房盖新房时,村民郭金明因没钱迟迟没能动工。张锁平急其所急,四处奔走,替郭金明贷了款,赊回了沙子、砖、水泥等建筑材料,在自家院里为其加工好门窗,安置工人的吃喝,用他家井里的水。其实之前郭金明已经用他家的水4年多了,这井里的水都是掏钱从河沟里抽上来的。在他的辛苦张罗下,郭金明的房子如期完工。“看到大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是我最开心的事。”指着全村一座座整齐的院落,张锁平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张锁平的“大度”在妻子看来却有些傻,因为他们家的日子过的也不容易。为给大儿子治病家里欠了15万元外债,而自己因左手受伤致残不仅不能外出打工,就连家里的农活也无法应对。为了贴补家用,二儿子只能辍学打工,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妻子操持着。然而,就是在这样拮据的情况下,张锁平每年还坚持给村里的小学捐钱,让孩子们开开心心地过好“六一”儿童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锁平在最基层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真谛。他的事迹能让那些狭隘自私的灵魂变的宽厚,能将那些依旧冷漠着的心变的温暖,能使那些依然麻木着的看客幡然醒悟,能让正义和文明的花朵繁荣盛开。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