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县北王乡臣南河村“第一书记”李更新
临汾新闻网讯 现年35岁的李更新2005年毕业于忻州师范学院,同年11月分配到浮山县委党校工作,2012年9月调入浮山县委组织部,2015年8月被选派到北王乡臣南河村任“第一书记”。
北王乡臣南河村位于浮山县城以北5公里处,古北线西侧,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全村占地5220亩,耕地面积1480亩,农业人口186户618人。因贫穷,大量劳动力流失,臣南河村常驻人口不到二百人,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2015年人均年收入仅3200元左右,是典型的贫困村。
一手抓党建
在李更新看来,驻村工作要完成好三大任务:党建、扶贫和发展。到农村工作,他深感责任之重、压力之大。
从进村的第一天开始,李更新就从党建入手,针对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的问题,坚持每周驻村不少于5天,与村党支部成员一起研究讨论,征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坚持每周召开村“两委”班子工作例会,组织村“两委”成员集体学习,进一步规范了“三会一课”制度。
李更新还积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组织村民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成立锣鼓队、舞蹈队,让活动场所门常开、人常来。同时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开展技能培训,从而把村级活动场所建成了一个综合型服务平台。
荒滩地改造
臣南河村俗称“鱼相”之村,俯瞰全村,臣南河村的形状就像一条在水中游动的鲤鱼。
李更新上任后,找乡里、跑县上,积极争取各部门项目扶持,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成功争取到投资基金用于村里457.2亩荒滩地的改造。该项目目前已接近尾声,按以往大田作业收益来看,每年可增加收入100余万元左右,实行收益归村集体按月给村民分红制度。臣南河的综合生态治理工程,通过对周边道路交通、水利设施、河沟河岸绿化等综合治理,围绕一湖水,依托两岸现有资源,打造集生态景观、休闲娱乐、乡村旅游为一体的水系生态景观带。
臣南河村村民吃水主要依靠水井,项目落实建成后,村里将为村民铺设自来水管,彻底解决村民的饮水用水问题。
据李更新介绍,村里以前的农作物主要为玉米、辣椒和西瓜,因为水质好,臣南河村的西瓜一直都以高品质著称。改造后的荒滩地可以选择回报高的农作物进行种植,走现代高效农业的路子,莲藕、玉米、西瓜等农作物的种植都可以为村民带来可观收入。
村里目前还种植了玉兰、栾树和香花槐等能开花的观赏树种,随处可见古民居、石碾、石磨、古槐树、古井,山间时常可以听见野鸡的叫声,这都为臣南河村的生态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展红色旅游
李更新在与党员、群众交谈时了解到,该村有着深厚的红色基础,浮山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鲁光敏便来自臣南河村。2015年10月,在李更新的精心组织下,拍摄了《臣南旧事》宣传片,充分展示了该村政治、自然、人文、历史等风貌。
在调查走访过程中,李更新了解到臣南河村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历史和建筑遗迹,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的古村落。从1937年到1949年,在臣南河村党支部的强有力的领导下,臣南河村人民以勤劳朴实、艰苦卓绝的精神渡过了战争的艰苦岁月。由于臣南河村共产党员的坚强领导,群众基础很好,成了先进村。当时岳南中学也搬到了臣南河边,学生同臣南河村村民融为一起,村中革命氛围空前高涨,臣南河村一时成了革命村的代名词,革命势力的避风港。
臣南河村现在仍留存有大量的古民居、四合院以及革命遗迹。鲁光敏入党的窑洞,虽已破败,只见简陋的土窑,但李更新打算尽快予以修缮,可以发展旅游,让后人牢记当年革命先辈的不易。
至今,村里仍住着很多革命后代,甚至还有老红军。李更新准备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产业来带动农民收入,将资源利用做到最大化,真正做到扶贫精准到村、到户、到个人。
把百姓放心上
“第一书记”走访群众
李更新深深地懂得,要想增进党群干群关系,必须把群众的事时时刻刻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不管群众的诉求有多小都要做,都要落实好。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走访中李更新了解到,村民苏天兰自己身有残疾,家属常年有病,两个孩子都在读书,家庭十分困难,他积极与民政部门协调沟通,使该村民一家享受低保。老党员鲁金虎身患癌症,花费了大量治疗费用,他想方设法为其申请了大病救助资金。村民张树英、周福全、翟东风三位孤寡老人,住房年久失修,为保障他们居住安全,李更新为他们争取危房改造资金42000元。
他还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商议,将村里仅有的一点集体资金拿出来,给每位村民补助20元,办理了578人的农村合作医疗。积极与县保险公司联系上报受冻灾侵害的325亩麦地理赔事宜,及时挽回了群众的损失。
期盼与展望
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李更新将重点放在荒滩地的改造和臣南河村的生态旅游发展方面,他说只要把村子建设好了,一定会将那些在外的劳动力吸引回家乡的。
臣南河村有着丰富的资源,古村落的重新修复,蔬菜、大蒜示范园基地的建立,挖掘布置臣南河村革命传统教育红色布景,修河造田创建生态型休闲观光区,兴木造林、果园覆盖,治理水土流失。
在文化建设方面,李更新打算通过调查走访整理编撰臣南河村的《村志》;建造一座臣南河光荣历史丰碑;修建一座臣南河烈士纪念亭。
如今,村民们提到李更新,都竖起大拇指,说:县里派的‘第一书记’是好样的,能吃苦,敢担当,有责任心,我们就需要这样的好干部。”(猎奇 许笑梅 党波)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