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冯燕丽:面对巨大家庭变故 只要活着我来扛

2016-04-29 09:46: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大宁县有一女子,34岁,中等身高,体型偏瘦。她虽没有姣好的面容,却有大海般的胸怀,面对巨大的家庭变故,她似男人一般撑起了这个家。这个让人钦佩的女子就是冯燕丽。

  去年6月,冯燕丽经历了人生最痛苦的两件事:母亲因直肠癌治疗无效去世,二弟因突发肾衰竭被确诊为尿毒症,目前,依靠透析维系生命。

  面对命运的捉弄,她不抛弃、不放弃,更没有时间去悲痛、去流泪,而是在工作岗位上一拼再拼,支撑起全家的希望。

  冯燕丽对债主、朋友、家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我活着,债我还、病我看、家我扛!”

  大山走出柔弱女子

  冯燕丽,大宁县曲峨镇下白村人,修正药业通药事业部山西分部的代理商。她的父母以种地为生,母亲常年病痛缠身,种地的收入除去看病,勉强够一家五口人生活。直到现在,家里的土窑洞都没有翻新,已被划为危房。

  走进冯燕丽的娘家,映入眼帘的是三孔破败不堪的土窑洞,推开吱吱作响的木门,一土炕占据了屋内多半位置。最值钱的电视机没有“动人”的画面,屋里的一切都布满了灰尘。

  2008年,冯燕丽出嫁了,凭着不服输、不怕苦的精神,她在公司的销售业绩名列前茅。两个弟弟靠体力也可以挣钱糊口。家里的生活渐渐好了,眼看着自家的房子可以重盖了,弟弟们也可以娶妻生子了,但这美好的期盼被突如其来的变故瞬间击破。

  一年遭遇双重打击

  2010年,冯燕丽的母亲被确诊为直肠癌。一句“我多挣点钱!”她便扛起了娘家的重担。

  冯燕丽这一扛就是五年多,她哽咽着说起了母亲的得病经历:“发现自己得了癌症后,母亲就一直硬扛着,不给家人说。有好几次,她疼得额头都渗出了豆子般大的汗珠,还是舍不得吃药,她是用忍痛的方式来省钱。”

  那时,冯燕丽斩钉截铁地告诉母亲:“妈,别怕,只要我活着,就一定给您看病!”

  5年间,冯燕丽陆续给母亲支出近十万元的医药费,这些钱都是她每天辛苦跑业务一分分挣来的,她没有把不易告诉过任何人。

  在冯燕丽的生活中,永远都是干得多、说得少。5年里,她很少参加聚会。在爱美的年纪,她几乎没有买过新衣服,平日里穿的、用的大多是朋友淘汰给她的。在她看来,只要能多省点钱,母亲就能过得舒坦些。

  2015年6月,母亲终被病魔打败。就在母亲去世一周后,冯燕丽的二弟冯燕雄出现了一吃饭就呕吐且高烧不退的症状,辗转多地检查,被确诊为尿毒症。

  扛起全家生活重担

  接踵而来的不幸,让全家人再一次陷入了万般无奈中。而这一次,冯燕丽又揽下了全家的重担。为给二弟冯燕雄看病,他们随即赶往省人民医院。

  冯燕丽在日记中写道:“他才29岁,这么年轻,上天就要判他‘死刑’吗?妈,您临走时,还不知道二娃得了这病,这种滴血的痛,由我来承受吧。我爸已经干不了重活了,大娃又在当小工,工资不高,这个家还是我来扛。”

  日记里的每一句话,冯燕丽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二弟住院那些天,她总是背着弟弟偷偷抹眼泪,困了、累了就睡在病房的地板上;饿了买个干饼子,躲在角落里吃。她不愿让弟弟看到自己“可怜”的样子,她知道她是弟弟活下去的希望。

  在省城看病时钱不够了,冯燕丽只能向亲戚朋友借。她对债主承诺:“只要我活着,钱会一分不少地还给你们。”

  正因为这样中肯的承诺,债主们没有一人让她写欠条,还嘱咐她要把弟弟活着带回来。看到债主们如此大义,冯燕丽把每月的工资除去医疗费、生活费,剩余的全部归还。

  终于,在三次手术治疗后,二弟依靠每周透析三次可以活下来了。为了减少舟车劳顿,且便于在临汾市新医院看病,冯燕丽为父亲和二弟在临汾租了房子。

  回到临汾后,冯燕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每天五点醒来,就思考着今天要去拜访哪些客户,如何提高业绩等等。她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争取每天挣200元,给弟弟当医药费。

  无愧良心践行诺言

  有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在冯燕丽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她认为钱乃身外之物,只要母亲能活着,她再苦再累都愿意,只要还能再叫一声“妈妈”,她甘愿让病痛折磨自己。

  有人曰,“长兄如父”,在冯燕丽看来,长姐则如“母亲”,弟弟的病她要管到底,因为他们的血里流淌着父母赋予的亲情。

  救母亲,冯燕丽挑起重担;为弟弟延续生命,她仍在坚守着;面对债主,她履行着诺言。

  冯燕丽说,“只要我活着,债我还,病我看,家我扛。”这一切她都做到了,她无愧于家庭,无愧于良心。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