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母亲河留下最美身影
——记《壶口春秋》画册作者、山西师大新闻中心摄影师饶二保
临汾新闻网讯 在全市人民助力家乡赢取2016山西旅游发展大会主办城市的关键时刻,我市著名摄影师饶二保的首部摄影写真集《壶口春秋》出版了。5月1日,在吉县黄河壶口景区举办的《壶口春秋》画册首发式上,壶口管委会主任李灵芝说:“二保老师镜头下的《壶口春秋》,是首部以艺术形式表现壶口四季风光的作品,承载了他摄影生涯30余载铭心刻骨的记忆。近年来景区名气大增,吸引来诸多海内外华人前来一瞻母亲河的风采,二保老师功不可没……”
赋予黄河灵魂的摄影师
饶二保是土生土长的临汾人,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硬汉子。他属牛,看起来就有股“牛”劲,外形粗犷有力,个头不高,一张被岁月之刀雕刻过的棱角分明的脸,一头半长不短桀骜不驯的头发。
他骨子里也确实有股“牛”的精神,吃苦耐劳,百折不挠,说话做事雷厉风行。当然,他拍起照来更“牛”,例如:拍摄洪洞“三月三”接姑姑活动时,在半山窝里躺在地上为吹唢呐的艺人们酣畅忘我地拍照,又如在拍摄大场景时手持相机“扫描”全场,他特有的那种霸气、刚性、洒脱之美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其实,所有这些还不能完全概括他的特质,他还有股特殊的“钻牛角尖”的劲头,凭着这股钻劲,他对摄影达到了酷爱、痴迷的程度,并为此倾己所有。三十年间,他数百次到壶口采风,用镜头记录下了不同时期、不同节点母亲河的风采,被同行笑称为“认准壶口的憨憨”。
三十年前,当他第一次走进黄河壶口瀑布观赏母亲河的壮观时,就被深深地震撼了。在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面前,在气势磅礴的母亲河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人应该感恩大自然的恩赐,感恩母亲河无私的哺育。而壶口,以它独特的地理形势,让母亲河有了一次精彩绝伦的表现,有了一场淋漓尽致的畅诉。黄河壶口瀑布,无疑是世界罕见的黄色瀑布奇观,是华夏之魂。
自此,他爱上了母亲河,爱上了壶口。闲暇之时,总会独自或约上三五个好友去壶口创作。在这里,他可以找到创作的灵感,可以展开无比瑰丽的想象……黄河壶口一年四季都有着不同的奇观。初春,冰河苏醒,成群冰块裹挟而下,犹如万马奔腾,如雷贯耳,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魂魄。夏日,古老的河水时而变清变淡如溪流般潺潺而过,时而落差陡增,大洪盈岸,缭绕如仙境一般。秋日,阴雨连绵,水势大增,常常形成百余米的瀑布,引人流连忘返。冬日,冰封河面,顿失滔滔,冰凌倒挂,姿态万千,彩虹飞渡,一幅冰瀑玉壶的美景尽收眼底。
景是大自然的造化,境则是作者的心语。三十年间,二保起五更睡半夜,披星戴月,用心感悟和领略母亲河的变化,和母亲河展开了一场深沉的对话……他用镜头拍下了万余幅壶口作品,精选部分作品结集出版了《壶口春秋》写真集,共分“春之曲、夏之歌、秋之恋、冬之韵”四个篇章,以音乐的旋律展现了母亲河的独特风采。
著名摄影家王秋喜这样评价:看到《壶口春秋》之后,不仅使人联想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恢弘绝句,而且胸中不由激荡起一种震天撼地的民族精神,一种永不屈服的华夏之魂。这是近年来我见到的壶口专题摄影集中一部集壮观、秀美于一体的佳作荟萃。
好作品是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的
小时候,二保的舅舅在当地一家医院兼新闻摄影工作。受其影响,二保对摄影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上班之后,在看到一本杂志上关于如何制作放大机后,他花了40元(当时月工资才24元)积蓄购买材料,动手制作了一台黑白放大机,自此经常一头钻到简易的暗房里放大制作照片数小时,沉浸在好奇与快乐中……
刘安新(原临汾地区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是二保的贵人。从给刘老师拎包开始,到跟着刘老师出去创作,二保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经常拿着自己拍好的照片请老师指点。从拍好普通照片开始,到逐渐有自己的思想,再到形成作品的独特性,二保一直在摸索着、感悟着、提升着……
过去的壶口距离临汾市165公里,山路弯道极多,路窄而险。记得有一年冬天,临汾连续下了三场雪,二保与两位影友决定驾车去壶口拍摄雪景,未料行至乡宁县金岗岭的盘山公路时又下起了鹅毛大雪,更不巧的是,本已经安装好的防滑链掉到一边。车多次失去平衡,只得让一位影友驾车,二保和另一影友在上坡时推车,几次险些掉入沟中。本该3小时的路程他们走了7个多小时,到达吉县黄河壶口时天已乌黑。他们只得借住在老乡搭建的简易房内,仅靠一个“小太阳”电暖气取暖,任凭西北风呼呼喇喇地吹着,冻得蜷成一团儿。次日天不亮他们就来到了壶口,气温达到零下20多度,他们在冰凌间小心翼翼挪动脚步,寻觅最佳摄影角度。四周雾气弥漫,为了拍摄,二保揣着相机多次滑倒在地,或深陷在雪坑里,趴在地上专心拍摄,衣服和冰凌已经冻到了一起,手和腿失去了知觉。后来他慢慢地活动身体才得以站起来,但就在转身回头的那一刹,他倒吸了一口凉气,由于过于专注,他竟然已卧在了悬崖边上,多亏冰凌把他冻住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通过这件事,二保领悟到,拍出好作品必须要有独特的视角,敢于奉献。要追求作品的新、奇,摄影师就要常常让自己处于险、绝的境地。好作品不是凭空来的,是用生命换来的。
凭着这股不要命的狠劲儿,二保创作出众多不朽的佳作,数千幅作品在人民日报、中国网等报刊网络刊发。1997年举世闻名的“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二保在中华新闻报刊发了一组照片。2011年,他的作品《黄河壶口二道河瀑布》发表在新华社《迎中国旅游日看美丽中国》特刊上,这是新华社向海内外推出的黄河景区唯一作品。2012年二保荣获中国摄影教育“红烛奖”终身荣誉称号,被誉为山西摄影教育第一人。
宣传好本土景区是摄影人应该做的事
妻子没有工作,女儿要自主创业,投稿收入微薄……像二保这个年龄段的摄影师,很多人耐不住专业创作的清贫早已转型,二保却保持初心。他常对学生们说:“我爱自己的家乡,爱母亲河,我认为拍摄好、宣传好本土自然景区是摄影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壶口春秋》在二保的创作生涯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十年来,他和壶口两岸牵毛驴的、照相的、卖土特产的老乡都成了朋友,别人是凭票进入的,而他是“刷脸”进入,早已成为景区的免费宣传员。2016年清明节,二保牵头饶氏宗亲在临汾举行了隆重的祭尧大典,此后饶氏宗亲走遍了临汾的名胜古迹。一位饶氏宗亲在参观完壶口后这样感叹:“壶口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博大和美丽,我要让亲朋好友都来瞻仰母亲河的风采。”《壶口春秋》出版了,但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小结。黄河壶口是一个永恒的题材,二保将一如既往地带着对母亲河的眷恋,和着波澜壮阔的乐章,拍摄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爱的力量
摄影作品集的出版迎来了如潮好评,二保却淡淡地用勤奋、天分、本分、缘分来总结自己的成功。勤奋、天分、缘分自不必说,单就本分而言,他三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耕耘在摄影的沃野,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创作激情,这在摄影圈里实不多见。
之所以有这样的创作激情,最根本在于他对家乡、对母亲河怀着深厚的爱,并把这种爱转化成为强烈的使命感,因而,助力家乡旅游、推广家乡旅游品牌成了他的自觉责任,把家乡的美展示给世界成了他终身不渝的追求。记者 景秀红 郭璞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