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贺家峪村位于阳头升乡刁家峪川,距隰县县城35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有398户1051人,耕地面积7890亩。贺家峪村经济作物以玉米为主,人均年收入2600元,是全乡比较落后的村庄。
刘建华,生于1962年。临汾市气象局增雨办主任,2015年8月,被市组织部派驻隰县阳头升乡贺家峪村任“第一书记”,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不辞辛苦 奔赴下乡
刘建华虽然明年就要退休了,但接到上级委派她下乡的任务后,仍是义不容辞。她说,这是她的责任,既然接到任务,就一定要做好。
贺家峪村地处隰县西南,与永和接壤,农民收入主要以玉米、谷类等农作物为主,真可谓是穷乡僻壤之地。
进村后,她一心扎根在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农忙时帮农民在地里干活,种粮大户、困难户、老人、残疾人她都帮。一边干活,一边谈心,成了她做思想工作、了解情况的一个绝招。农民把她当成了朋友、亲人,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都愿意和她说。为了掌握农民的情况,贺家峪六个自然村398户农民的家里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从2015年8月17日上任到去年年底,刘建华在村里住了125天。她很少回家,在她心中,现在贺家峪就是她的家。老百姓什么时候来找她都在,矛盾和问题可以及时化解。
刘建华目前正着手发展年轻党员、妇女党员,充实壮大党的队伍。
亲力亲为 治理河道
贺家峪是一个处于两山之间的沟渠村,一条小河在村前流过。小河里的水是山泉水,但多年来,村民们环保意识差,将生活垃圾弃于河岸,致使河水污染,河道脏乱不堪。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蝇乱飞。
刘建华来到贺家峪后,为改善这一现状,一有时间就亲自下河清理垃圾。平时在村里看见村民,叮嘱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不要往河里倒垃圾。”虽然见效甚微,但在她的带动下,村民开始配合她的工作。平时在村里走访时,看见地上的垃圾刘建华就会捡起来,扔进垃圾池。在她看来,环保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刘建华认为河道治理计划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即使她“第一书记”任期满,她也会继续治理河道。山泉水的珍贵、对村民的关爱,更加坚定了她的决心。
发展经济 寻找特色
贺家峪村现有梨树的树龄为1-3年不等,种植面积有2000余亩,但还未见效益,挂果要等明后年。刘建华正着手发展玉露香这一特色产业,跟着隰县的大形势走,一村一特色,将贺家峪的玉露香从种植、采摘到包装、销售一体化,争取利用这一特色产业,带动村民早日脱贫。
光伏发电是国家扶贫项目的重点,贺家峪村目前光伏发电正处于选址阶段。正式开工投产后,可以为贺家峪村增加集体收入,真正做到产业扶贫。
想民所想 以民为亲
通过调研走访,刘建华最终确定贺家峪村目前五保户3户、低保户70户、贫困户18户。如何让这些人尽快脱贫,便是刘建华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015年中秋节,刘建华用自己的工资买了60多份月饼和慰问品,发放给贫困户和孤寡老人。她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她四处跑募捐、拉赞助。几个月的时间里,她跑遍了团市委、民政局、妇联等部门,为贫困户筹资筹物。在她看来,虽然是杯水车薪,但却能让百姓感受到党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平时所募捐到的旧衣物,刘建华在归类整理时,便知道这件该给谁,那件应该让谁穿。只有将村民放心中,才能做到这样事无巨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刘建华看来,贺家峪落后的关键问题是思想上落后、观念跟不上。刘建华上任正值暑期,由于大人都在忙农活,村里小孩无人看管,学习、安全都成问题。
经过走访调研,她得知村里有6名假期回乡的大学生,于是在刘建华的努力下,6名大学生成了村里孩子们的暑期辅导老师,这些孩子度过了一个充实、平安而愉快的暑假。
急民所急 精准扶贫
特困户药四女右眼失明,左眼白内障,老伴肌肉萎缩瘫痪多年,生活艰难。刘建华心疼之余,主动为其捐赠,并联系好省城眼科医院。医药费不够,她就联系自己的亲戚朋友赞助。在她的帮助下,药四女得以重见光明。
在走访过程中,一位操外地口音的智障女许某某引起了刘建华的注意。经多方了解才知道,许某某是十五年前走失,误入贺家峪村的。虽然有人收留了她,但从此她与亲人失去了联系。在与许某某的聊天中得知她是前作头村人,听起来好像是运城附近口音。模糊的记忆,浓重的口音,要想确定她的住址有一定难度。刘建华在网上、地图上查找,三下运城实地走访,终于联系上了许某某的家人。可惜还是晚了一步,许某某的母亲于一个月前刚刚离世。父兄得知许某某的消息后欣喜万分,远在武汉上大学的女儿听到失联十余年的妈妈找到的消息,禁不住热泪盈眶。2015年中秋节,万家团圆之际,刘建华在贺家峪村陪同许某某一起等待前来看望她的家人,见证了这感人的一幕。许某某在贺家峪村已成家,有一儿一女。平时刘建华经常去许某某家帮忙。许某某虽然是智障,但是却认识刘建华,她亲切地称刘建华为“姐姐”。从那一声声的“姐姐”中,便可以感觉到刘建华在贺家峪村如何做到了与群众打成一片,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
刘建华平时吃住都在村里,最近因为手受伤,83岁的老母亲便和她住在一起,给她做饭。
刘建华的工作日志里记着这样几句话“为官要有为、为官要奉献、为官要清廉、为官要明法”。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做着一点一滴的小事,2015年刘建华被隰县县委评为“2015年度感动隰县十大人物”、“2015年度优秀下乡‘第一书记’”。
我们习惯于在大事中见绩效,却忽视了小事中所蕴含的真情与感动。正如“第三届2015感动隰县十大人物”组委会给刘建华同志的颁奖词所述:劲草不择土,落地即生花。以村为家,你赤诚;以民为亲,你忠诚;想民所想,你真诚;急民所急,你虔诚;你全心全意践行宗旨的风采在党旗上熠熠生辉,你无愧于一个称号——‘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