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人心的“三把火”
——记安泽县和川镇孔旺村第一书记程鹏
临汾新闻网讯 初夏时节,踏入了安泽县和川镇孔旺村,置身这片山清水秀、土肥地美、空气清新的土地,记者真切地感受到绿的浓意、水的灵秀、静的雅致。孔旺村四面环山,人少地多,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程鹏是安泽县委政法委一名“80后”科员,去年8月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县城离村子有近10公里,为了方便给村里办事,我在去年9月购买了一辆轿车,现在已经跑了两万多公里,花费近4万多元,没让村里报一分钱,村里干部们还常常开玩笑说,我就像‘白干’的书记一样。”程鹏边开玩笑边说。
“第一把火”:因地制宜建水厂
“我们村集体经济薄弱,除了应对日常开支之外,基本没有什么结余,如何才能壮大村经济?”程鹏伤感了好几天,不为别的,就为眼前的破败景象。自驻村后,程鹏无论走到哪里,都想着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改变落后局面,他挨家挨户走访,了解了全村4个自然村的现状,学习了老党员、老干部的经验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孔旺村四面环山,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林地面积达5万多亩,土壤蓄水能力强。村民日常用水为村东山泉水,水质不仅口感好、无污染,而且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看到这眼泉水后,满怀信心的程鹏一刻都没有停歇,立刻驱车赶往县城,了解当地的纯净水生产加工流程。“我几乎跑遍了整个县城,没有一家纯净水生产企业,全县所饮用的纯净水全部是从外地调运回来的。咱们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程鹏的想法得到了村“两委”班子的一致同意,随后,他积极与当地政府进行协调,解决资金等问题。目前,该村的纯净水生产车间粗具雏形,纯净水桶已全部到位,净水设备一旦到位就会投入生产。
在生产车间,程鹏向记者介绍着生产流程。从他的脸上,记者看到了满满的喜悦与激动,仿佛眼前的车间内已是忙忙碌碌的场景,一桶桶无污染的纯净水已加工完成。纯净水生产车间的建立,既填补了全县纯净水的市场空缺,也带动了一批村民的就业问题。“村民可以免费饮用桶装纯净水,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把桶装纯净水销售到县城内外,扩大市场,解决部分劳动力的问题。”程鹏告诉记者。
程鹏在壮大该村集体经济时,不但提供智力支持,还因地制宜、科学合理、量力而行,找准和依托当地的优势,很好地把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切入点,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第二把火”:特色种植促增收
“脱贫攻坚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贫困村要脱贫,发展思路是关键。经过与村‘两委’的协商,村民要想富,必须靠两条腿走路。”程鹏介绍说,“今后孔旺村一是走发展饮水之路,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发展特色种植,切实增加村民收入。”
“每年荀子文化节的游客络绎不绝,可遗憾的是,每次游客从景区回去,都没有当地的纪念品送给家人及朋友。如果我们村种植葫芦,并进行销售,收入会大增。”程鹏告诉记者,孔旺村气候温差大、土壤蓄水能力较好,有着种植葫芦的天然优势。意识到这一商机后,他便着手开展调整产业结构。2015年10月,程鹏奔赴吕梁市文水县考察葫芦种植,望着满山的大葫芦,他仿佛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程鹏将自己的想法与调查得来的相关资料汇报给了村“两委”,不多久,村里就确定了今后种植葫芦的发展思路。
磨破嘴、跑断腿,不如示范有说服力。程鹏把在文水县自掏腰包购买回来的大葫芦籽,一一分发给了村干部 和党员,并把播种的希望撒向了田间。葫芦种下了,但随之而来的一大难题也出现了——如何销售?程鹏告诉记者:“经过与村‘两委’商讨之后,我们决定做两手准备。一是联系买家上门收葫芦,二是自己加工成带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将葫芦印上简单的荀子语录或是吉祥祝福语进行销售,同时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第三把火”:改善民生解民忧
“我脸皮其实很‘薄’,但只要是村民的事,只要能多多少少帮到他们的,我都可以厚着脸皮去求人。”程鹏对记者如是说。
程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驻村以来,他帮助村民做的好事一件接着一件。村民吕建明由于火灾意外导致身体大面积烧伤、听力严重受损,程鹏积极与外界联系,帮助吕建明办了二级残疾证,还让吕建明进入了安泽县残疾慈善学校,让他多学知识,如今,吕建明已经可以独立生活了;村民郭志法的儿子患有脑瘫,出行不便,程鹏得知后为他配备了轮椅,减轻了郭志法夫妇的负担。
2016年3月的一天凌晨,程鹏的手机铃声突然想起,原来是村党支部书记张栓销打来的电话。“村民任天泽的爱人患有肾积水,现在疼痛难忍,能否帮忙联系一下省城的医院,让她住院接受治疗?”人命关天,程鹏放下电话,立即与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泌尿专科的医生取得了联系,并将病人转往省城治疗。现在,病人的身体已逐渐恢复,每每在村子里见到程鹏,都会邀请他到家吃些便饭,但都被程鹏婉言拒绝了。
孔旺村一连串的变化,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程鹏,依然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八个字:“实在的事,必须多做”。
记者 范韶华 杨文婷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