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单天宝:活着一天 就要奉献一天

2016-06-15 09:47: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在乡宁县光华镇,这个因纪念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烈士董光华而更名的地方,有这么一位老人,在人生暮年,仍然心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为家乡教育工作奉献力量,他的经历,光华镇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单老”。这位已到喜寿之年的老人就是单天宝。

  1958年,单天宝被分配到乡政府,5年时光里任劳任怨,当人民的“勤务员”。1963年,他返村先后担任坂头大队主任、支部书记,11载春秋勤勤恳恳,带领村民搞生产。他在任时,坂头大队被评为“全县农业生产先进单位”,得到“乡宁东大门、秦王山上一杆旗”的美誉。这荣誉,全县仅有两个大队,他们便是其中之一。1974年到2006年,32个年岁里,他兢兢业业,为当地增收致富。从土化肥厂、陶瓷厂、机械厂、矿管站到采矿厂……工作岗位换了又换,不变的是他一个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无论身处哪里,共产主义信仰不变;无论做啥工作,党和人民的利益至上。“信用决定厂子的命运,质量是厂子效益的保障,共产党员就应做到两袖清风。”这是单天宝30余年始终信守的经营准则和做人底线。

  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已到人生暮年的单天宝,本应在家颐养天年,享儿孙承欢膝下之乐。但当年入党时的誓言仍在耳旁缭绕,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愿景还未实现。这个信仰不变、意志坚定的老人,想去了解教育工作,想去关心祖国的下一代。

  通过自个儿找教办,去学校;通过谈自己的人生经历,聊自己对教育下一代的看法,单天宝走进了学校。看着现如今的学校,环境优越、设施先进、师资雄厚,单天宝不禁感叹,“自个儿上学时的条件和这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差之千里呀。可是我们的孩子们呢,有的把白白的馒头咬一口不想吃就扔掉了;有的一毛钱掉在地上都不弯腰去捡。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怎能在今天消失殆尽呢。”于是他开始建议学校,并尽己所能地给孩子们“上课”,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日寇侵华史、讲往昔苦难史……他建议学校在少先队员中开展“勤俭节约小能手”等德育活动。通过不懈努力,爱国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逐渐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在“六一”大汇演、“阳光体育一小时”现场会观摩活动、读书比赛活动等德育活动中都有这位白发苍苍老人的身影。

  去年暑假前,单天宝参加光华小学召开的家长会,给家长们讲了学校的声誉和如今取得的成绩,获得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到秋季开学外流学生返校200余人。去年冬天,光华小学一位家庭困难的学生家长找到单天宝,希望能够帮帮自己。原来在这个家庭里,妈妈因病去世,爸爸一直单身,三个孩子一个失学,两个即将失学。单天宝在了解了其家庭情况后,迅速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了校领导,学校随即给学生们免除了生活费。

  单天宝先后被聘任为光华中心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光华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他的优秀事迹被县关工委列为典型,并被邀请到全县其他乡镇演讲。光华中心校也被评为全县“教研教改先行校”,县教科局先后在该校召开了三次现场观摩会。县统一抽测成绩、小考成绩、期末成绩均位前列,实现了近年来的大逆袭。“别人是先任命后作为,而我是先作为后任命。别人是有偿劳动,而我是无偿付出,没有一毛钱工资。”单天宝是满足的,更令他欣喜的是,如今走在光华街上,小娃娃们看见他,都欢喜地说道,“这不是给咱们讲故事的单爷爷吗,单爷爷好。”老师们、家长们都尊称他“单老”。单天宝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单天宝总是不经意间就说出已烂熟于心、多年过去仍不忘记的话语,“活着一天,就要奉献一天”他那笃定的眼神、有力的语调,让人心生敬畏。(闫琳)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