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铸师魂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秦慧珍
临汾新闻网讯 她,从教23年,连续19年带高三毕业班,成绩卓著;她,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孜孜以求,不断超越自我;她,充满爱心,视生如子,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她就是隰县第一中学数学教师、科研室主任秦慧珍,用大爱和责任诠释着教师这个骄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创造奇迹的人
秦慧珍成长在一个教育世家,从小就对教师职业充满向往。1993年参加工作,20余年来,秦慧珍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始终保持着一股热情、一种韧劲。在隰县一中,她已经成为全体师生心中的楷模。
多年来,山区县中学都面临着一个客观现实,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差,隰县一中也不例外。“高分生、好苗子都被市里中学录取了,这里300分就能上高中,570分就是最高分了。学生基础差是隰县一中的最大‘校情’,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高考要出成绩,打个比喻,这就好比‘要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出好庄稼’一样,怎么办?唯有用我们的双手努力去耕耘,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苦、拼二字就是我们学校的精神,而秦慧珍老师身上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精神。”当了16年校长的张月根谈及学校的发展,言语中饱含着豪情与悲壮。
十余年来,隰县一中根据学校实际,提出了“领导苦抓、老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三苦”精神和“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拼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培养了许多好苗子。“普通班、实验班、复习班、侧重班,不管哪种类型的班级,只要秦慧珍带数学,成绩都会显著提高。7年时间,我校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二本达线人数从28人上升到135人,而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只有三四百人,达线率30%多,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校长张月根说。
视生如子的人
艺术特长生是学校公认的难管、难教的学生,秦慧珍却凭借丰富的经验、超常的耐心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打开孩子们的心扉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叛逆性强,尤其是学艺术特长的孩子,更是活泼好动、思想活跃、不易管理。但是,只要你有爱心、耐心,尊重他们,用对方法,就一定出现神奇的效果。”秦慧珍说。
2009年,隰县一中成立第一届艺术特长班。秦慧珍精心设计了开学第一课。她邀请所有的代课老师到场,然后让学生们将课桌围成一个四方形,每一个学生都要站在中央表演自己的特长。起初,大家都很纳闷,这班主任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表演结束后,秦慧珍说:“孩子们,看了你们的表演,我真是羡慕。多么有活力、多么自信的年轻人啊。有一句古话说的好: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看,在艺术特长上,老师就比不上你们。为什么不把这份热情和自信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呢?行动起来吧,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现场,许多同学都感动地留下了泪水。
2009年春节刚过,新学期学生报到后,秦慧珍发现班里少了一个叫张丽的同学。这个学生艺术底子好,学习成绩也不错,只要再加把劲,就一定能考上一本院校。张丽缺课让她十分着急。“这个学期最为关键,如果落下功课,或许会耽搁一个人的美好前程。”课后,秦慧珍立即联系了张丽,电话中得知张丽家境贫寒,母亲又突发心脏病,治疗花了七八万元,家庭为此欠下了许多债。无奈之下,张丽决定辍学,外出打工。了解情况后,秦慧珍驱车30公里来到张丽家,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最终,张丽返回到了学校。同时,她将此事汇报给了学校,校长当即拍板,减免张丽的学杂费,并免去全部食宿费,解决了张丽的后顾之忧。当年,张丽 不负众望,如愿考上了大学。离校时,张丽在毕业寄语中写到:是她点燃了学子心中的理想和希望……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我要感恩我可敬可爱的秦老师。
2012年,学校成立侧重班,秦慧珍又挑起了班主任的重担。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她发现王子浩同学思想波动比较大,得知王子浩平时缺乏家庭关爱,导致思想不振,学不进去。她就抓住王子浩头脑聪明的特点,赞美、鼓励,用爱来感化他。王子浩却说:“我在高一、高二就没好好学习,想来就来,想睡就睡,习气很难改了,您就不要费心了。”听到孩子自暴自弃的话,秦慧珍并没有撒手不管,而是经常在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思想上鼓励他。在秦慧珍的不懈努力下,王子浩终于有了变化,不迟到早退,上课不睡觉,认真完成作业,月考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当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王子浩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秦慧珍,兴奋地说:“秦老师,太谢谢您了!没有您的关心,我肯定堕落了,这辈子就毁了……”听到电话里传来的啜泣声,秦慧珍的眼里也噙满了泪花。“那种满足感、幸福感,是什么都换不来的!”回忆起往事,她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课间操休息的间隙,两位同学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秦老师教课很细致、有耐心、有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从不主张题海战术,而是精做精练。每做一道数学题,她都会把大家的思路引导到课本上,告诉我们万变不离其宗,让我们的头脑非常清晰。”田嘉璐说。任瑞丽在一旁补充道:“每次考完试,秦老师都会和同学们一一谈心,分析原因,疏导情绪,给我们加油鼓劲。有时候心情烦躁了,还盼着上数学课呢,听完秦老师的课后,心情都会变得很轻松、愉悦。”
“标杆”式的人
爱琢磨、爱钻研,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这是同事们对秦慧珍的一致评价。连续19年带高三毕业班,她都坚持一个习惯——每年把数学课重新备一遍。这让很多同事不解,“讲的都是同样的内容,何苦再受那份累呢。”她却说:“面对不同的学生,备课中会有新的启发、新的收获。”同为数学教师的任蓉荣,提起秦慧珍老师,钦佩之情溢于言表,“一直以来,我认为只要上完课任务就算完成了,可秦老师却要做到每个学生都弄清楚、明白。同样一道题,她会把全部的解法列出来,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在她心里,学生永远是主体、是主角。不管是业务能力、敬业精神还是人格魅力,真的让每一个人折服,她就是我们心中的‘标杆’。”
2009年5月中旬,离高考仅20余天。每周承担40节课重任的秦慧珍突然晕倒在了讲台上,但为了即将高考的学生,她仍咬牙坚持,每天上完课后打点滴,打完点滴又投入工作。一周时间天天如此。高考结束后,她在家里整整休养了一个月。回想起这件事,与她搭班子多年的英语老师郑雅妮感慨道:“因劳累而倒在讲台上,这样的事我只在影视剧里看到过,没想到真的会发生在身边,触动太大了。在她的人生中,似乎只有前进的号角、没有歇息的脚步。”
20余年,秦慧珍始终心系家乡教育事业,多次放弃高薪外聘的机会,甘当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甘愿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2012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学科带头人”;2013年被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2014年被授予市“五一劳动模范”;2015年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面对荣誉,秦慧珍心静如水,她依然在用行动为人生做着精彩的注脚、用满腔的热血谱写着一曲曲新的篇章。
记者 陈明 陈华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