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西村党支部书记刘华:用汗水书写青春

2016-06-17 10:19: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在霍山山麓,简子故里,赵城东北方向,绵延起伏上千里,系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2014年12月,经过村民代表推荐和全体党员推选,刘华以高票正式当选为洪洞县赵城镇桥西村党支部书记。从那一刻起,他把自己全身心融入到桥西这个大家庭中。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个变化,拖着疲惫的身躯,怀揣“三农”的梦想,饥饱劳役,恪尽职守,他用智慧重新绘就了桥西的蓝图。点点滴滴,兢兢业业,他用汗水慢慢浸润着桥西的土地。桥西,这个古老的村庄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枯木逢春,容光焕发。

  群众期盼就是战斗号角

  上任伊始,刘华就走村入户,坐炕头,唠家常,记民意,整整两个多月,他用双脚丈量了桥西的每一寸土地,收获了1500多双渴望增收的眼神,仅村情民意档案整理资料就有1尺多高。他的坦诚和直率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慢慢地,他成为了桥西部分村民的知心朋友。通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现场会,他与村干部一道,确定了桥西的发展思路“统筹经济产业,关注百姓民生”。

  目标定了,说干就干。“西片入村水泥路未设下水道,不仅影响了村民出行,而且影响了水泥路的使用寿命。”在走访群众中,刘华听到群众最多的诉求就是这个。“刘书记,你要尽早想办法,时间不等人,再有几场雨,路就没救了。”村干部乔文保不止一次地在刘华面前仗义执言。作为桥西村村民,乔文保用最朴实的语言和最憨厚的行为深深感动着刘华。对于修下水道,作为党支部书记,刘华又何尝不想急办呢?但是,这一切都需要资金。

  看着群众多少次无助的期盼,听着乔文保等村干部饱含深情的呼吁,刘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一连3个晚上,他都没有睡一个安稳觉。一个个施工方案不断在他脑海中浮现,一条条资金途径不断在他心里默念,一声声百姓叮咛不断地在他耳边响起。第二天天不亮,他就早早到了镇政府,向包片干部李永顺做了详细汇报,并再三请求上级领导给予桥西帮助。

  一个月的时间,刘华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李永顺办公室的村干部,每天也总是重复昨天的那个话题“给桥西村修下水道。”天道酬勤,当了20多年乡镇干部的李永顺被刘华的诚心和热心深深打动。经过向镇领导多次请示和汇报,桥西村西片入村下水道工程终于在刘华经过30多天的努力后,正式开工建设,并如期竣工验收。现在,每当雨季来临时,桥西村的村民们再也不会因为出行而烦恼。

  群众增收就是前进动力

  桥西村是一个纯农业村,蔬菜种植和培育技术源远流长,种菜能手和庄稼好把式人才辈出。作为党支部书记,刘华深深懂得这个优势。那么,如何让优势转化为效益呢?刘华主动走访了村中几户农产品买卖人,重点了解市场现状和农产品销售情况。走访中,青年经纪人张文兵引起了刘华的注意。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小伙子,从事蔬菜批发买卖已有十多个年头,个人收入也是逐年攀升,其销售影响力已覆盖周围十多个村庄。通过交谈,刘华分析道:“要想增收,必须成规模,要想有效益,必须提高产能。”结合桥西纯农业村实际,“让人才和土地优势转化为蔬菜产能,让产能最终转化为效益”,这条思路,成为刘华脑海中富民增收的一条途径。

  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刘华与张文兵结成了帮扶对子,重点是在蔬菜产能上做文章。2015年下半年,在刘华的指导和倡议下,由张文兵等6户村民各自投资2万元,先期进行大棚试种植。如今,11个大棚,全部有机肥,进口蜜蜂专用授粉,上万株西红柿苗长势喜人。刘华算了一笔账:“全部西红柿加上自4月上旬套种的小白菜、生菜、油菜、香菜等成长周期较短的蔬菜以及后半年种植的黄瓜和豆角等农产品,按往年市场价格预测,每个大棚的保守收入会在2万元左右。”张文兵作为桥西村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对刘华非常佩服。他激动地说:“没有刘书记,就没有我现在的大棚。说心里话,干大棚是我多年来的梦想,但从没有付诸实践。刘书记的多次鼓励和支持,最终坚定了我干大棚的信心和决心,使干大棚这项事业有了起步。现在,我们两个就和亲兄弟一样。”

  作为党支部书记,刘华在蔬菜管理、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应用、绿色环保等方面均对张文兵先行先试的大棚做出了具体要求。谈到下一步打算,刘华满怀深情地说:“既要农民增收,也要保护耕地,耕地是农民的血脉,养家糊口和幸福生活全靠庄稼。因此,在张文兵增收示范效应的带动下,会鼓励更多的农户加入进来,最终形成‘党支部+能人大户+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党支部带头创业、合作社规模发展、农户参与增收的合作共赢、多元增收的发展道路。”

  群众满意就是最大心愿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是村党支部书记日常工作真实形象的写照。自刘华担任桥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低保评审、林业植补、新农保、新农合、防汛、土地普查、人口登记、征兵宣传、农技推广、邻里纠纷、矛盾排查、水源保护、农业信息汇总等等一系列事关民生的工作都亲自安排、亲身参与,以身作则,受到了桥西广大干部群众以及镇包片干部的欢迎和褒奖。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上要发展、书记是关键”,刘华说:“农村、农业、农民是我全部的日常生活,看着桥西村的丝丝变化,感受着外界对桥西村的深刻印象,我心中感慨万千,也备受鼓舞。我坚信,我的人生价值必将在桥西得到体现。想到这里,我总感到无尚的光荣和幸福。”

  刘华,就是这样一位平凡而努力的人。在桥西村近600个日日夜夜里,他苦干实干,以忠诚践行着自己的誓言,一切为桥西的群众谋福利;他无怨无悔,用真情书写着火红的青春,时刻把桥西的发展扛在肩上。

  他不计得失,用行动深深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不图名利,用行动塑造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他紧跟时代求发展,建设美丽新农村,他用坚持和执著诠释了新时期农村党支部书记特有的本色。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