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赵波:“当家”11年 和谐小区如今远近闻名

2016-07-07 09:16: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赵波喜欢和居民们聊天,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落到实处。

  临汾新闻网讯 他是一名普通的小区居民,热心于社区工作,十几年如一日,为居民的生活辛勤操劳;他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退休之后不顾年迈,为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四处奔波;他是一个有着4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不计报酬,全身心地为人民服务……他就是赵波,广宣街兴隆小区业主委员会自治组组长。近日,记者来到兴隆小区,见到了这位热心肠的老同志,聆听他如何当好小区管家的故事。

  “大家都爱使唤我”

  赵波曾在尧都区区委保卫科工作,退休之后原本准备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但为了小区居民,他成立业主委员会,组建小区自治组,当起了小区管家。

  “兴隆小区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市最早建设起来的一批住宅小区,但小区物业不尽如人意,到2003年时,小区还没有水,没有大暖,电压也不稳,总是停电。后来物业不干了,小区居民为了解决问题,就自发成立了业主委员会。”赵波说,经过小区居民的努力,到2005年,小区终于有了水和大暖,电压也稳定了。大问题解决了,但小区还需要有人来管理,最后经过大家投票决定,赵波当选为小区自治组组长,扛起了管理小区的重担。

  “大家都爱使唤我,也许是因为我好说话,喜欢替人操心,所以大家就把小区管家的担子交给了我,当时我才60多岁,感觉还可以为大家服务几年,就答应了。”赵波说,没有想到,这个活一干就是11年。

  “家当大多是捡来的”

  “现在的兴隆小区虽然看起来没有那些高档小区好,但也‘五脏俱全’,有绿化带、花池子、健身设施、石桌石凳,还有垃圾桶,也算设施齐全了。不过这些设施可没有花钱,多半是我捡来的。”赵波介绍,自他担任“管家”后,首先想着在小区里栽树种花,可他没有经费,只好每天去各个拆迁点附近转悠,看到有人家不要了的树苗或花卉,赶紧收拾回来,然后种在小区里。

  “还有这些石桌石凳,也是从人家拆迁点搬来的,人家不要,我就搬到小区,请工人师傅稍加修整,再铺上居民用剩下的地板砖,摆在大树下面,废物利用,方便居民,两全其美。”赵波说,有些东西可以捡,有些却不行,比如说垃圾桶。为了给小区每一栋楼配置一个垃圾桶,他厚着脸皮去找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想方设法让人家帮扶。

  “刚开始找人家要,我也不好意思,非亲非故,人家干嘛要白给你赞助。有一次去找一个商家老板,老板秘书让我在门外面等,我就站着等了一个多小时,我也是一个要脸面的人,也是有工资、有儿女的老人,当时真想转身就走,但为了小区,再难也得厚着脸皮等下去。”赵波说,终于见到了那个老板,但当人家问为什么要给小区赞助时,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赵波是个老实人,而拉赞助、搞帮扶这个活儿他根本就干不了,不过为了小区,他也拼了!“我不会说漂亮话,就对那个老板实话实说,告诉他我们小区很多人都在他这里消费,就算照顾老顾客也该帮小区一把。”赵波说,自己坚强了一辈子,从没有给人低过头说过软话,但那次,他什么都不管了,脑袋里就一个目的——“我要垃圾桶”。

  商家老板最终决定赞助他5个垃圾桶,当赵波看到垃圾桶运回小区时,什么委屈都没有了,只剩下高兴。就这样,赵波用别人无法理解的方式,向社会各界人士“要”来了26个垃圾桶。

  如今,这些小小的垃圾桶,让居民的生活便利了很多,小区卫生也整洁了,他这个“管家”才算真正管了家。

  “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

  从2005年到2016年,赵波一直努力当好小区的“管家”,除了精打细算建设小区外,他还积极为居民解决问题,吸取居民意见,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

  “近年来,买车的家庭越来越多,原先的石桌石凳紧靠路面,有居民向我反映,说大家使用石桌石凳时,总担心过往的车辆碰到他们。”赵波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把小区里更换下来的管道焊接成了栏杆,加固在几处石桌石凳旁,这样就不怕人被车辆撞到了。

  几根简单的栏杆,解决了居民反映的大问题,赵波的这一招赢得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老赵是个好人,是称职的‘管家’,给我们办的事虽然都是小事,但办到了我们心里,我们给他点赞。”韩女士告诉记者,小区里谁家有麻烦事,都会先和赵波说一声,而赵波总会把大家的事当成自家的事,不管多么难,都会尽力去办。

  如今,兴隆小区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和谐小区,小区里绿树成林,花卉成海,孩子们在被栏杆围起来的健身器材上开心玩耍,家长们喝茶聊天,一派祥和景象。

一吹口哨,小区里的鸟儿就会落下觅食,这是赵波的绝活儿。

  赵波,没事时就喜欢喂鸟,而他喂鸟竟然也喂出了花样。“这院子里的鸟和我都是老朋友了,我只要在空地上撒一把鸟食,然后吹一声口哨,鸟儿就会下来觅食,有胆大的还飞到我肩膀上。”赵波说,每天下午,当院子里的孩子们都出来玩时,他就会给孩子们表演这项绝活,看见鸟儿听话地飞下来觅食,孩子们拍手叫好,大人们也直呼神奇。

  “我一直想找一个接班人来接手我的工作,但是很难,因为我们自治组的组员每个月只有几百元的补贴,却要干很多工作。”赵波说,最关键的是,他要找的接班人,必须要有一颗为居民服务的心,要为居民办实事,做一个让大家放心的“管家”。

  记者手记 采访赵波时,听他讲过这样的一件事:2014年,小区里的一颗大树被风吹歪,随时可能会倒,对居民生活带来安全隐患。赵波想将这棵大树移走,却没有钱雇人,无奈之下致电本报请求帮助,本报记者王隰斌介入此事,请来了绿化队的专业工作人员,将这颗树移走。事后,赵波向本报和绿化队各赠送一面锦旗以表谢意……

  这就是赵波,一个遇到困难,想方设法解决的小区“管家”,这位古稀老人令人钦佩。不管是修建绿化带、配置垃圾桶,还是修栏杆、移大树,赵波尽心尽力,靠着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11年的坚守,赵波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岁月里,为小区居民站了出来,沥尽心血,终于将这个问题百出的小区建设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和谐小区。

  让我们为这样的共产党员点赞!

  记者 杨全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