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郭惠民:一手抓一手管 为百姓安居乐业做铺垫

2016-07-07 09:29: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白龙镇是霍州典型的工矿型乡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煤焦铁等产业十分发达,经济辉煌一时。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一大批煤焦企业关闭取缔,白龙镇一度成为经济下滑的“重创区”、社会矛盾的“凸显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

  面对困局,身为白龙镇党委书记的郭惠民,坚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破解难题的“利器”和“法宝”,提出“党建为先、整体率先、创建文明和谐模范镇”的工作思路,从夯实基层党建工作抓起,通过发挥党建工作的龙头带动作用,切实解决干部队伍思想认识、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彻底扭转了白龙镇被动发展局面,使全镇呈现出经济蓬勃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势头。

  围绕经济发展抓党建

  产业转型显成效

  面对经济断崖式下滑,白龙镇经济发展何去何从?为了找准发展路径,郭惠民白天走村进户搞调研,晚上挑灯伏笔深钻研,并积极与基层干部群众深入座谈,提出了“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商贸服务业、民间文化产业”四大产业发展规划。

  在郭惠民的带领下,白龙镇先后实施了20项重点项目,总投资达7亿元,全镇现有各类规模养殖场30余家,肉鸡养殖占到全市总量的75%;建成大型商贸城5个,组建专业运输队一个、文化传媒公司一家、百人以上劳务输出队3个、百人以上锣鼓队9支,成立驾校两家。如今,白龙镇新型产业格局已经形成,经济下滑局面根本扭转,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坚持践行宗旨抓党建

  为民造福显真情

  白龙镇作为工业重镇,长期以来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基础薄弱,民生事业欠账较多,社会管理水平滞后,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够高。为改变这一现状,郭惠民每年集中解决一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热点问题,先后完成了天然气、热电联产接入,汾河、对竹河沿线生态治理,寺庄南河疏浚排洪、廉租房建设、采煤沉陷区治理、陈家庄地质灾害整村搬迁等一大批关乎民生的大事。

  不仅如此,在社会管理上,郭惠民创造性地整合各站所和各村级组织职能,建立了执法巡查队、便民服务中心和信访服务中心,及时处置各类隐患和违法事件,及时化解群众诉求。同时,推行网格化管理,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让矛盾就地化解。全镇信访数量比去年减少了一半以上,白龙镇也由过去的信访大镇变成了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聚焦突出问题抓党建

  敢于担当显魄力

  针对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的种种陋习,郭惠民直面问题、敢抓敢管,攻克了一个个难点,取得了一个个胜利。

  白龙镇彻底取缔了非婚丧庆典,并统一全镇婚丧事宜标准,使每家节约费用一半以上,彻底遏制了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在全镇开展了“重教之家、和谐之家、卫生之家、敬老之家、创业之家”五类模范家庭评选活动。2015年,白龙镇成功创建临汾市级文明镇,3个村成功创建临汾市文明村;之前存在的村级班子不理民事、中午饮酒、大操大办、关闭手机、村务不公开、党组织活动不正常等突出问题明显好转;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内生动力。以后柏木沟村为例,通过整顿仅一年时间,就栽植核桃1200亩,达到人均6亩核桃,一跃成为先进红旗党支部;积极帮助各村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在集体经济“破零”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在陈村发展药材种植300余亩,5年后可受益,每年保守估计收入达20余万元。

  作为一名基层党委书记,郭惠民立足实际,勇于创新,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抓好党建工作是最大政绩的深刻含义。

  记者 卢凯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