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高宽亮:崎岖路上 印着一双永不停歇的脚步

2016-08-12 10:23:2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军人的精神是什么?

  沙场烽烟、崇高气节、浩然正气。

  7月29日,记者驱车沿着古县三合牡丹景区的柏油路前行,经过蜿蜒的山路,漫山遍野的各种野花异彩缤纷,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清澈的泉水汩汩流过,好似一幅风光旖旎的画卷。

  在石壁乡王滩村村委会,高宽亮正在阅读着当前的扶贫政策。话语间,记者感受到,17年的军旅生涯,赋予了高宽亮一股韧劲和拼劲。从部队转业后,他被分配到市人民防空办工作,2010年担任监督室主任。高宽亮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农村这片热土有着别样的情怀,骨子里有股钢铁般的脊梁精神。去年8月,他不负重托,收拾行囊,风尘仆仆地来到了王滩村当驻村“第一书记”。“穿军装时,服从命令听指挥,敢打必胜,默默守护着一方的和平与安宁;脱下军装,满怀豪情地融入农村,贴近群众,执著坚守在这方土地上,带领百姓、克难攻坚,为农村脱贫致富找新路。”带着这个想法高宽亮走马上任了。

  访民情 掌握村情理思路

  王滩村全村有46户、105人,耕地987亩,林地、荒山荒沟近万亩,村民以种植、养殖为主。“村民听说城里来了位‘书记’,都站在自家门口围观,有些村民还对我充满着质疑,以为我是来走形式的,没有解释,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这里的村民生活极为简朴,村中没有商店、学校,居住情况较为分散。作为‘第一书记’,我已经做好了面对各种挑战的准备。”高宽亮回忆着初次进村的情况。

  驻村后,高宽亮利用短短几天时间,通过实地查看、调查摸底、逐步摸清了村里实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查找王滩村党建工作落后的原因:村里人口少、耕地多,村里的14名党员,现在只有五六名,平日里都在农田里忙,几乎顾不上村里的工作,其余党员都长期在外地打工,无暇照料家人和参加村集体的工作会议,导致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发展生产困难,制约着全村的发展。

  问题找准了,接下来怎么干是摆在高宽亮面前的一大难题。为加强村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高宽亮先将党建制度上墙,同时,为每位党员建档立卡;坚持每月定期上党课;要求在家党员轮流讲课,做到有所学、有所思、有所获。特别是对在外打工的党员管理上,一次偶然,高宽亮通过手机微信给孩子视频时,突然想到,不妨建立一个微信群,将全村党员都加进来,这样将党员都联系在一起,有什么事情通过微信传达,也会经常让他们通过微信视频,汇报思想、定期与党员交流,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像亲人间似的分担家事。

  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驻村不忘本,高宽亮时刻都心系着百姓。通过微信的方式,不仅让他与党员干部拉近了关系,也让他真正走入了党员干部的家庭生活,时间久了,老百姓对他也亲热了起来。

  亮特色 搞活旅游促发展

  “如何才能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高宽亮整日思考着这样的问题。春暖花开的3月,山间蜿蜒曲折的溪水潺潺地流入村前的水槽中,漫山遍野的山杏花、山桃花、樱桃花,郁郁葱葱、娇翠欲滴,路边的野菜,如白篙、蒲公英、野小蒜长势喜人。“沿着乡间的小道,在边欣赏美景的同时,我想到了为何不利用当地的美景优势,发展旅游业。”高宽亮有了初步的想法。

  随后,他将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向市人防办党组汇报、并与村“两委”协商,达成了一致,以组织“生态徒步游”为契机,结合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行的理念,从而实现“旅游兴村、旅游富民”。

  想法有了,怎样开辟一条旅行安全、景色迷人的徒步线路,是摆在高宽亮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军人的精神,敢于挑战、从不畏惧、永不放弃,他与几位村民一起拿着斧头、手锯,开始了艰难的线路开辟,从早上9点到晚上6点,他与村民翻越了5座大山,山间的树枝将他的身上多出刮伤,头顶炎炎烈日,在缺水、缺干粮的情况下,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向前探索,目的就是为徒步者探索出一条条新路子。村党支部书记李秀强说:“我们这位高书记,还真是有着老兵的风范,在我们几乎走不动的时候,他依然向前走着,精神实在令我们佩服!”工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共开辟了4条徒步线路。并与市社工联合会“携手成长徒步行”分部三易书院一起经过实地考查,把王滩村定为徒步基地。通过微信平台,市民自愿报名参加,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王滩村、走进王滩村,同时也可有效地解决村里农副产品销售的难题。

  4月27日,路边横幅高挂,彩旗喜人,村里迎来了50人的第一批徒步旅游团队,最小的5岁半,最大的74岁,游人欢喜,村民紧张,“头一次见这么多人来我们村,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是傻傻地站在自家门前观望,像看热闹似的。”村民们乐呵呵的说着。徒步团一起亲近大自然、一起品尝野菜山珍、快乐采购农家有机产品,生态王滩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有一家养鸡厂,过去,鸡蛋都放的坏了也销售不出去,现在好了,游人到我们村,帮我推销了不少鸡蛋,这真是一件好事啊。”村民李志亮乐呵呵地说。截至目前,徒步行已开展了7次,人数最多的达90人,分别来自市区、乡宁、洪洞、霍州、古县等地。徒步旅行的名气越来越大,参与人数也越来越多。

  “徒步游,也是另一种扶贫。村民以开办农家乐、销售农副产品、旅游商品等途径增加收入,通过旅游与扶贫项目的联动,真正收到了‘开发一个产业、繁荣一村经济、致富一村群众’的良好效果。”高宽亮说。

  送温暖 真帮实扶暖民心

  帮贫扶困,建立长效机制,王滩村山间道路崎岖,村民居住较为分散,高宽亮每天坐上三轮车行走在通往乡亲家的道路上。在走访贫困户的期间,他都会与村民们聊家常、说心里话。“我也是咱农村出来的,所以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一定要跟我说,我会全力帮您……”

  山路迢迢,但高宽亮的脚步从不停歇,他的温暖滋润着每一户村民。2015年,他多次走访党员、贫困户,调查了解其生活、生产情况。结合市人防办的优势,他为村民购买了100袋有机复合肥。2016年春节前,他给每户困难群众送去一袋面粉、一袋大米、一桶食用油。7月前夕,市人防办全体党员深入王滩村,为贫困户发放防暑用品。村民张海学高兴地逢人就说:“我们从来就没有享受过发放防暑用品的待遇,这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这就是咱王滩村人的幸福!”

  老兵退伍不“褪色”,高宽亮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用辛勤和汗水、责任与担当,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境界,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倾力为脱贫攻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

  记者 杨文婷 王婧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