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刘腾华:书画静心 写意人生

2016-09-01 10:59: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书画静心 写意人生

——山西三维集团职工刘腾华书画创作小记

  临汾新闻网讯 “书画同源,各绽其采。书法,黑白两色,笔画简单,意蕴深长;国画,意境为重,遐思无穷”。作为一个外行,笔者只是一知半解,但是通过刘腾华简单几句介绍后,已经感受到这两种民族艺术的深厚内涵。

  刘腾华是山西三维集团的职工,也是一位青年书画爱好者。书画之路,是一条修炼之路,艰难与积淀才是对这条路的深刻描绘。

  一入此门 道阻且长

  刘腾华1986年生于广胜寺镇长安堡村,当时的农村还很落后,培养孩子艺术兴趣与特长的意识远没有深入人心。

  刘腾华从10岁开始接触书法,当时他的大伯是村里少数拿得起毛笔的人,逢年过节需要执笔的事都由其完成,刘腾华由一个看热闹的孩子到辅助大伯的角色转变的过程让他对书法产生了兴趣。父亲的文化水平有限,但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更有社会地位的道理他是明白的,看到孩子在书法方面的兴趣便买回了毛笔。那时的刘腾华哪里知道,这只笔拿起了,就再没放下。

  初中阶段刘腾华受著名的书画家李银贝先生的教导开始学习国画,后来师从书法家闫永斌先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擅长与优势,明确了自己的专攻对象为柳楷及花鸟画的方向。还记得初中时期为了学习画画和书法,在严寒的冬天,刘腾华自己骑车往返于相距15公里的家与学校,这份热忱所产生的巨大动力令他自己都想不到。不过,从初三复习那年开始一直到大学期间,学习任务和学生事务等令人焦头烂额的事情一直占用他的大多数时间,只有业余时间可以练习,书法、绘画的学习停滞了一段时间,成为他的遗憾。

  柳暗花明 不忘初心

  韩愈有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用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刘腾华再恰当不过。开始接触社会后,他重拾书法,一则由于一种不甘心,陪伴多年的挚爱不能就这样放弃;二则由自己支配的时间逐渐充裕,主观客观条件都已具备。

  他从钢笔字入手,买来教材进行学习。那时候电子游戏和手机风靡起来,几乎成为身边所有人的消遣方式,但刘腾华依旧坚守着自己的乐趣,即便别人不能理解也不足为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腾华习惯了每天晚上两个小时用来练笔的时间表,即便曾经一度因为进步不明显而苦恼,练习也未曾终止。

  刘腾华的柳暗花明还需归功于其恩师。恩师激励他:“你要好好练,老师的本事都教给你。”恩师一次次帮助他打败拦路虎,见证着他一步步走向稳重与熟稔。

  稳中有进 坚持学习

  在经历了六本书的自修、远程学习、作业修改以及展示作品等多个流程后,刘腾华拿到了庞中华硬笔书法学校的结业证书。

  工作稳定下来了,对于书画的完善与进修也有了保障,但每晚两小时的练习是雷打不动的,周末还要进行学习。作为洪洞书法协会的一员,刘腾华与爱好者们通过网络平台经常进行沟通,大家把自己的作品以照片形式展示出来,在交流学习中得到完善。大家还把一些专业性的文章放到各种平台上进行共享,把一个人的资源变为整个协会的资源,在这样的环境下,刘腾华成长得很快。

  今年7月份时,洪洞硬笔书法协会举办了公益课程走进三维活动,刘腾华义务为大家讲解相关入门知识,台上是专业的老师,台下是专注的学生,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刘腾华还为很多机构贡献了作品。他赠与他人的作品一定会更加专注地完成,有时简单几个字也会写七八遍,直到达到自己比较满意的程度,不能辜负别人的期望,这是他一贯的原则。

  而立之年的男人还会略带浮躁,可是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刘腾华沉稳的形象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正如他所说,书画作为艺术,学习的过程也是修身养性的过程,面对越来越快节奏的现实世界,心静则定。他表示,将理论彻底融会于作品自身,他还需要更多打磨。

   (杨喆)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