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杨林虎:百姓心窝里竖起大拇指的人.........

2016-09-02 11:03: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一心为民谋福祉

——记霍州市辛置镇北村村委会主任杨林虎

  临汾新闻网讯 一排排新建的二层楼错落有致,一道道通村道路绿树成荫,走进农户,干净明亮的院落花红草绿,老人们在悠闲散步,孩子们在嬉闹追逐……处处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这是记者近日走进霍州市辛置镇北村所见到的情景。在北村采访,谈及村里的变迁,当地父老乡亲都会竖起大拇指异口同声地夸赞一个人,他就是一心为民谋福祉的村委会主任杨林虎。

  兴办实事得民心

  “杨林虎干得多、说得少,不善于语言表达,但工作能力强,百姓认可,党员敬佩,领导赞赏,所以才能连任村委会主任8年。”北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明开门见山说出了这样一番心里话。北村地处辛置镇腹地,全村280户、950口人,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等,杨林虎2008年当选村委会主任后,积极与“两委”班子多次沟通,共商兴村富民大计,他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己任,不等不靠,克难攻坚,多方筹集资金,致力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以实际行动,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

  “打铁还要自己硬,作为村干部,就要尊重村情,明确与群众的血肉关系,加强自身作风建设。”杨林虎深有感触地说。上任后,杨林虎以村务公开为突破口,狠抓民主管理,提高工作透明度,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对村内重大事项进行决议,成立了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村“两委”每季度都按照要求将村集体经济收入支出、财务财产以及村民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通过设立固定公开栏,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发放入户通知单、明白卡、小册子等不同形式,及时向村民公开,消除了误解,凝聚了民心,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杨林虎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把群众关心和盼望的事放在心上,多方奔走,全力以赴,协调相关部门投资5万余元对村内电网进行了改造,使村民安全用电得到了保障;在村主干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70盏,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夜间出行;累计投资100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地硬化了村内道路3500米;投资5.8万元栽植树木5500株;投资2万余元建垃圾池15个,严格划分责任区,设有专人清扫街道,统一清运处理垃圾;投资近2万元每年对村内主干道四周墙壁进行粉刷,使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为60周岁以上的北村村民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100元,离退休老干部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补助1000元,重视关爱弱势群体,千方百计解决贫困家庭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难;积极组织开展了以“关注民生、共建和谐”为主题的体检活动,每年都为党员干部以及妇女进行全面体检,提高村民的保健意识;出台了鼓励教育的村规,实行“奖学金制度”,即考取国家全日制二类本科以上的学生,每人奖励奖学金1000元,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申请财政资金70余万元完善了村内寄宿制学校建设,排障拆迁新建辛置镇中心幼儿园,加强了村民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这些举措,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笑在脸上,对杨林虎也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之情。

  重修水库保增收

  多年前,北村万方水库曾是方圆村庄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1999年水库发生严重裂缝渗漏,停止使用,直接影响了该村新农村建设步伐。回忆起当年建设水库的场景,原任支部书记杨来喜历历在目:1972年夏天,北村党支部、革委会为改变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局面,决定在村西垣上,建万方圆型水库一座,当时村集体经济困难,在不误农时的前提下,党支部将石料分配到户,村民白天劳动,夜晚采石。同年11月5日,党支部号召村民寒冬腊月都不停,万方水库要建成。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全体村民顶着风雪苦战严寒,撑起帐篷、燃起篝火、披星戴月、日夜奋战,大年初一仍然奋战在水库工地上。干群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学中干、干中学,工程施工完全靠村民自力更生筹建。1973年5月水库竣工,配套安装四寸提水工程,管道全长700米,扬程85米,使120亩旱地变为水地,农田变菜园,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40年来未见修补已见沧桑,1999年4月,水库发生严重裂缝渗漏,停止使用,农业生产面临滑坡局面,由于种种原因,重修水库一直被搁浅。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2011年4月15日,杨林虎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启动实施了修复万方水库、节水灌溉工程,此举受到了村民一致好评。在工程施工中,北村党支部、村委一班人本着想百姓所想、急群众所急,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原则,克服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带领全体村民同心同德,投资127万元,在原水库基础上,利用双排钢筋混凝土浇筑,配套修建U型渠,高标准高质量竣工蓄水,保浇面积400亩,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作物旱涝保收、增产增收,为北村迈入现代化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看着干涸已久的水库里存满了水,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与此同时,杨林虎多方筹资52万元,硬化了村庄通往水库的公路及主干道护坡,并在道路两侧修建了防洪渠、下水道;投资30余万元修建了高山蓄水池,铺设管道4300米,使全村户户吃上了达到安全饮水标准的自来水;投资5.8万元栽植树木5500株……经过杨林虎这几年辛勤不懈的努力,北村基础条件改善了,群众生活方便了,全村呈现出了集体强、农民富、百业兴的良好发展态势。

  乡风文明促和谐

  近年来,杨林虎广泛进行调研,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累计投资180余万元,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村民文化活动室,随后又投入2万余元,购买了电视机、DVD、柔力球、跳绳等设备器材,同时,在北垣上修建了农民文化休闲公园,建有篮球场、门球场等,村民有了自己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

  在该村村支部、村委会办公楼前,记者看到崭新的文化健身广场笔直宽阔,米黄色的三层小楼窗明几净,清洁整齐的院内墙上挂着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文化宣传图画,这座2100平方米的大院集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群众图书室、远程教育室于一体,门前一个能容纳成千群众的大广场周边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械等。

  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杨林虎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出资6万元为村民更换了有线电视设备,增加了可收视的电视节目。在加快文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同时在文化“软件”上下工夫。该村大力普及农村基层远程教育,投资7000元购置了播放设备,创新了村民教育的新形式,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民群众实用技能、科技文化、法制、思想道德等知识培训,丰富了群众的学习内容,提高了群众的学习技能。与此同时,先后组建了百名女子健美操队和太极拳队,组织开展了秧歌表演、戏曲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这些活动繁荣了农村文化,丰富了群众生活,增强了群众的文明意识,促进了乡风文明的建设。

  奉献与责任同行,面对未来,杨林虎正在调整着新的发展思路,他告诉记者,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物质有尽,精神无穷,只有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脑袋口袋一起富,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促进乡风文明,让父老乡亲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