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尧都区铁路西单小区有这样一位老人,30年来退而不休,坚持为社会奉献余热,情系公益事业,热心帮助邻里,默默奉献,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他就是原北京军区驻临汾铁路分局军代处退休干部、82岁的老人屈秉正。
小区“园林师”
16年前,铁路西单小区院子里还是光秃秃的,没有一棵绿植。每到夏天,太阳炽热的烘烤让小区居民无处纳凉。
为了改善小区环境,自2000年3月起,退休在家的屈秉正带头组织社区居民,自筹资金购买树苗,植树种花。由于小区院子是水泥硬化地面,土壤环境不好,栽植的树木很难成活,栽一批死一批。找到问题症结后,他想方设法从城外取土,把每个树坑都更换了新土,前前后后共栽了三次,才成活了12棵法国梧桐,两棵香椿树。
树木成活后,他定期为树木进行施肥、浇水、培土。当时小区院子里没有水龙头,用水不方便,他每天从自家三楼一桶桶往下提水浇树。为保护树木不受虫害,他又自掏腰包对树木进行刷白,小树苗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如今,法桐、香椿树早已绿树成荫,法桐树干直径最粗的达45厘米,最细的直径也有25厘米。
“有几年时间,院里的这些树疯狂的横向发展,为了修整好这些树木,屈老这么大年纪了还爬上梯子修剪枝叶。很难想象一个82岁的老人,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环境,付出了多少艰辛。”小区居民的话道出了屈秉正老人的不易。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每当夏季来临,小区居民纷纷走出空调房,在浓密的树阴下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打牌、下棋、跳舞,真正享受到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惬意生活。
课外“辅导员”
屈秉正老人退休不褪色,坚持学习不放松,从1999至2012年,连续14年在市老年大学参加学习。此外,每天坚持读书看报,订阅了《人民日报》《求是》《参考消息》等报刊,在思想行动上时刻紧跟党的步伐,政治坚定,思想常新。
在自己学习充电的同时,屈秉正老人还积极参加社区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在每年的暑期教育活动中,都要给社区的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红军长征中的真实故事和新中国的成长史。清明节前后,组织学生到临汾烈士陵园为革命烈士扫墓。通过回顾历史,使学生们懂得了今天的幸福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刻苦学习。
2006年5月10日,在尧都区南街办事处尧园社区的推荐下,受临汾市华隆中学邀请,屈老给全校师生讲了一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辅导课,深受广大师生欢迎,随后,他被该学校聘请为“少先队员校外辅导员”,并多次组织和参加该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屈老常说:教育是百年大计,青少年不仅仅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同时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关心下一代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我将我的亲身经历和那个艰苦时代的见闻讲给青少年一代,让他们明党史、知党恩,我感到很欣慰。”
公益“热心人”
屈秉正老人生活十分节俭朴素,至今还住在60多平方米的老式单元楼内,家里没有时尚的装修、漂亮的家具,更没有新潮的生活用品。子女们一直想要给他换套大一些的电梯房,都被他拒绝了,他总是说,“钱应该花在该花的地方。我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党给予的,党和人民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我理应无条件地付出。”
他的无私奉献,得到了社会各界很高的评价,床头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种荣誉证书。“优秀共产党员”百名文明市民”“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老年大学优秀学员”优秀休养干部”等等,见证着屈老的“红霞似火”。
每当别人提起这些荣誉时,屈老总是说:荣誉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认为这些事情都是一个退休老党员应该做的,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屈秉正老人所做的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点点滴滴都令人感动,都值得我们学习,社区里乃至整个社会都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热心人。
记者 苏亚兵 通讯员 贾振峰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