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诚之心终不改 只为桃李满天下
——记霍州市春蕾双语学校教师范宇华
临汾新闻网讯 范宇华是霍州市春蕾双语学校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老师。踏上工作岗位以来,她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把满腔激情和热血献给了可爱的孩子们,用教师真诚的爱,赢得了学生纯真的爱。凭借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工作,范宇华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尊重和领导、同事的赞许。
用爱心感染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作为班主任,范宇华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每天她总是早早到校,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班上有孩子生病,她等不及家长到校就先带孩子去医院;遇到家长有时不能按时接孩子,她就把孩子先带回自己家,辅导其完成作业。
刚刚转到班上的赵浩琦同学基础差、胆子也小,有段时间其父母有事外出,没人接送,范宇华就把他带回自己家照顾,既当老师又当妈。在几天的相处中,小浩琦和老师越来越亲近,胆子也慢慢变大了,上课回答问题越来越积极。小浩琦被接回家后,一个星期天的早上,他用妈妈的手机给她发来一条微信:老师,我想你了。孩子恳切的话语表达着内心真实的情感,让范宇华的心头暖暖的。
班上的王浩健同学下课和同学做游戏时不慎摔伤了,胳膊钻心地疼痛,范宇华立刻打电话通知家长。家长在外不能马上赶过来,范宇华决定先带孩子到骨伤科医院治疗,经过一番医治,孩子伤情稳定下来了。这时范宇华才想起家里的孩子,一看表,已经是晚上11时了。第二天中午放学,她顾不上回家,又匆忙赶到医院,为孩子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天来给孩子补上落下的课。在孩子休养的这段时间里,范宇华每天来给他补课,还给他讲班里的趣事,鼓励他做一个勇敢的男子汉。期末考试,王浩健成绩均分达到90分,看到这,范宇华欣慰地笑了。
用行动带动学生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范宇华深深体会到,在当今科研兴教,全社会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做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色彩斑斓的溪流。于是她在教学中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大量订阅教学刊物,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参加公开研讨课,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命令只会指挥人,榜样却能改变人。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偶像,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范宇华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以自己点滴言行从细微处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她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她没有指手画脚、拈轻怕重,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她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她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坚持每天第一个进入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学生们学着她的样子组织班级活动,班里气氛和谐融洽。有人主动弯腰捡废纸,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有人主动下课为同学讲题。看到这样的集体,范宇华感觉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她从学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时也验证了“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用创新方法管理学生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班级的卫生、纪律,学生的行为、生活……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头脑灵活、思想独立、个性鲜明、敢说敢做。他们很活跃、喜欢表现自己,自信心强、上进心强,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骄傲、娇气、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表扬,听不了批评,自律力性等。针对这些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范宇华经常在班会上进行教育,组织学生从文明、守纪、好学、勤劳、特长五个方面进行评比。她在每个方面都制定了比较详细的要求,如“文明”就是言行举止要得体,与人交往有礼貌;“守纪”就是课前准备好,上课不挨批,集体活动守纪律;而“好学”是看每个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表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设计的积分表,把自己在平时学习和测试中得到的成绩记上,让他们相互观摩,暗暗竞争,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勤劳”,主要指学生在卫生值日、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不怕苦、不怕累,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起到榜样的作用;“特长”,是指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成立活动小组,再聘请相关学科老师为指导教师,积极开展活动,这既展现了他们的风采,也丰富了班级的课外活动,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朝气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更大的因素在于家庭环境。作为班主任,范宇华细心观察每个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每每发现孩子出现的细小变化,就及时主动与家长沟通联系。“五一”“十一”期间,她主动到学生家进行家访,近距离与孩子家长沟通,一方面多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家庭环境,另一方面也促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对班主任工作的了解、对自己孩子的了解。良好的沟通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全面成长的环境,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范宇华深知后面的路还很长。她丝毫没有懈怠,表示在今后的日子里将立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在教苑里继续勤奋耕耘、积极探索,奉献无悔的青春。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