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贺星龙:仁心仁术写大爱

2017-03-21 09:03: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仁心仁术写大爱

——记市级道德楷模敬业奉献模范获得者贺星龙

  临汾新闻网讯 1月19日,“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第四届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推选活动”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我市“80后”村医贺星龙荣获在医疗卫生岗位踏实工作、乐于奉献的一线“平凡英雄”殊荣;1月21日,在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6”年度颁奖典礼上,贺星龙再次脱颖而出,高票当选感动2016年度十大网络人物。

  一时间,贺星龙摘获两项国家级殊荣的喜讯在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被乡亲们当成自己家的大喜事一样传播开来……

  贺星龙不仅仅被乐堂村的乡亲们牵挂着,他的名字已经在很多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踏实、勤快、能吃苦、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每个评价都是对他多年来生活的真实写照;“摩托医生”“老好人”“大山的孩子”……每个称呼都像为他“量身定做”;“山西省、市、县优秀共产党员”“临汾市五一劳动奖章”“敬业奉献模范”……每项荣誉对他来说都“名副其实”。

  不忘初心挥洒忠诚

  “星龙,考上好学校啦么,去了好好念书,学个本事挣大钱。”1996年夏日里的一天,与贺星龙同村的大伯边说边从 上衣里面的口袋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旧手绢,翻开手绢,里面是零零碎碎的钱,一块、五毛、五块……一张张点好共56元,塞进了贺星龙的手里。贺星龙低着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手里紧紧握着这些钱……他考上卫校的事情在乐堂村这个穷村儿里传开了。

  那一年,贺星龙考上了太原市卫校,因为家庭贫困,拿不出6800元学费,他选择了去只需要缴纳3000元学费的运城民办卫校就学。即便是3000元,对他的家庭来说也是天文数字,母亲翻遍家底也只凑了302元钱。正当全家人愁眉不展时,乡亲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30元、他50元,为贺星龙凑足了3000元学费,让他如愿上了学。

  正是因为乡亲们的这份恩情,2000年,贺星龙从运城卫校毕业后,毅然决定回到家乡乐堂村当一名乡村医生。

  16年来,他几乎天天奔波在出诊路上,累计骑坏6辆摩托车;16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了山西、陕西两省,永和、大宁、延长三县,方圆28个村庄,行程40余万公里;16年来,他始终坚持24小时出诊,病人就是亲人,电话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把每个黑夜里出诊的孤独留在风中,用速度换取救治病人的宝贵时间。

  天寒地冻踏雪行医

  2013年冬天,大雪纷飞。

  一日,贺星龙正在诊所为几个患者打点滴,忽然手机响了,索堤村的贺润平打来电话说,他两岁的外孙发高烧,已经开始抽风。贺星龙连忙背上药箱出门,不顾屋外的大雪和家人的劝阻,直奔贺润平家而去。因为大雪路滑,在索堤村的拐弯处,摩托车一个侧滑,连车带人翻进了路边的树坑里。贺星龙顾不上疼痛,连忙爬起来,扶起摩托车,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艰难骑行,总算来到了患者家里,对患者进行了及时医治。从患者家出来,他才感觉右脚踝钻心地疼,踝关节肿了起来,回到家里,他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处理,忍着钻心的疼痛继续为患者诊治。

  患者的病情缓解了,贺星龙的脚伤却更重了,大雪封山,无法到县城诊治,他只好忍着。12天后,县医院拍片的结果出来了——踝关节骨折,他买了点石膏粉,自己给自己打上石膏,在家里躺了半个月,又一瘸一拐地给人看病。伤筋动骨一百天,然而,乡亲们的病等不得,心里记挂着乡亲们的他舍不得,只要一接到患者的电话,他便又骑着摩托车,奔驰在乡间小路上……

  赤子之心矢志不移

  “我们乐堂村很偏僻,好多人都会走错。现在,有了这个村牌,大家就方便多了,你们这次来是不是好找了?”2016年4月中旬,“乐堂村”村牌建好了,方便了每一位前往乐堂村的人,这件事让贺星龙前后忙了一个多月。

  这些年来,经他治疗过的28个村470余位留守老人中,最令他放心不下的就是13户五保户,他们无依无靠、无经济来源。2000年起,贺星龙主动承担起13户五保户的医疗费用,过年给他们送米送面,大年初一还把他们叫到家里吃团圆饭,每人买一件新衣服。他自己却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长年累月穿着开摩托车店的同学送的大红色工作服。

  铺路引水、修窑补窗、扑火救人……贺星龙的“业务”种类还有很多,他会的就埋头苦干,不会的就上网查方法学会了再干,“只要是他能做到的,就一定会做好。”从心疼埋怨到理解支持,妻子陈翠萍也当起了他繁忙时的助手。

  这么多年来,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恶劣的出诊条件丝毫阻挡不住贺星龙出诊的脚步:既然选择留守在大山里,便用一片赤诚之心为乡亲们筑起一道生命保障线。

  记者 刘静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