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他是我们机务段技术最好的火车司机,驾龄28年,行驶的总里程数可绕地球近42圈。”同事们对他过硬的技术纷纷称赞,而他只是默默地说:“没什么,就是爱这行。”
因为这份“爱”,闪卫东多年来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时间,坚守一线,默默地为旅客送去一份平安,今年的“五一”也不例外。5月1日15时,记者来到侯马北机务段临汾折返车间,他正在休息室整理着装。
“节假日不休息,早已成了家常便饭。每当这个时候,我这心里的弦儿绷得更紧,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容不得半点马虎。”闪卫东严肃地说,“机车里有近一万多个零件,小到一颗螺丝,大到柴油发电机组,开车前都需要一一检查,尤其是检查机车走行部、车上各运动部件、制动机系统,与车辆连挂好后,还要对全列制动机进行试验。”
采访进行到一半时,闪卫东背上工具包,在发车前两小时开启了“战斗”模式。
15∶50,闪卫东在检测室开始酒精测试、确认运行车次、听取调度员对注意事项的重点传达、与副司机开小组会……
16∶00,记者走进了控制列车运行的“核心地带”——机车司机室,指示灯、显示器、列车运行监督记录装置、列车空气制动机……一个不到5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布满了大小各异的信号接收和显示仪器。“火车头是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这里除了机务相关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未经允许是不能在此逗留的。现在车上就有30多度,到了夏天最热时能达到近40度。”闪卫东说着,便拿起手电筒、检车锤,对机车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一些机械设备进行敲击,通过声音来判断部件是否存在异常,之后又对各种电器和制动机进行动态试验,不到一刻钟,他已经大汗淋漓了。
16∶50,闪卫东坐在操纵台前,对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数据信息等进行再次核对,试验列车无线调度电话是否良好,并且按照操作规程对机车制动机进行检查试验。
17∶30,在调车信号的指示下,闪卫东起动机车、进入车站、连挂车辆,所有动作一气呵成,一列整装待发的列车已经开始迎接旅客上车了。
17∶50,闪卫东收到发车指令,并确认列车后部安全后,平稳起动列车。行驶中的机车内,噪音越来越大,机械间内更是震耳欲聋。操作台前的“黑匣子”——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为保证列车正点到达车站,列车司机要准确掌握运行速度,在安全条件下,尽可能使列车速度贴近限速运行,这也是考验一名火车司机是否优秀的指标之一。
18∶00,闪卫东的左手紧握制动阀手柄,专注地看着前方,当运行前方出现信号机或是桥梁、隧道时,与副司机以标准的手势和呼唤用语,对信号显示和线路状况进行核对确认,一趟车下来,他们要这样“手舞足蹈”几十次。
19∶04,火车准时到达侯马站,望着旅客们安全下车的背影,闪卫东长呼了一口气说:“这就是我们的职业,虽然很枯燥,但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天渐渐暗了下来,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闪卫东还要对回段后的机车进行检查保养,为下次出乘做充分的准备。
记者 杨文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