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霍州市陶唐峪乡辛庄村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富民之路。5月1日,记者慕名前往辛庄村一探究竟,看看这个传统的农业村如何成长为有名的蔬菜专业村。
步入辛庄村,路成网、树成方,远远就能望见一座座银白色的大棚拔地而起,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园区电动卷帘机、自动测温器、提温设施等一步到位,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大棚外,菜农们忙着把一筐筐茄子装上货车,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和丰收的喜悦,奏响了一曲曲春的旋律。
大棚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菜农成员杏正在采摘、装筐,忙得不亦乐乎,干劲十足,持续看好的茄子市场行情是他的动力所在。
“你看这茄子长得多好,自从种上大棚菜,一年四季就没有闲下来过,以前种菜都是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现在不一样了,全靠市场的供需来选择种菜。”成员杏开门见山地说,现在种菜要想挣钱,就必须会算经济账,还得预计什么菜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卖得好,如今,菜农们在自家地里挣的钱比在外打工还要多。
辛庄村地处陶唐峪乡中部,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过去祖祖辈辈以种粮为主,2009年大棚初建起步时,村民们一听种大棚蔬菜就纷纷摇头,除了投资大、不懂技术外,千变万化的市场也让他们心有余悸。
“我们这个园区是重点项目,政府非常重视,按大棚实占面积,农户可以享受到每亩5000元的补助,合作社还负责协调信用社为我们联系了3万元的贴息贷款。”说起建大棚,成员杏滔滔不绝:“大棚刚建好那阵儿,心里真没个底,不知道能不能赚钱,一个大棚投资7万多元,那都是咱的血汗钱呀!不过有各级政府部门给咱做后盾,还帮我们修路、办合作社、搞产品注册和绿色无公害认证,让我们心里踏实多了!这几年,通过种大棚蔬菜腰包鼓起来了,凭良心说,能有这样的好收成,应给政府记头功,我从心里感谢党的好政策!”
“我们的鲜菜上市早、卖得快、价格高、效益好,一个大棚一年收入两万多元,3年多成本就回来了,菜只要出了棚就有人收,咱只管数钱啦。现在我们只负责打理好大棚就行。你瞧瞧,循环路全面硬化,一码子平,如今,菜的销量直线上升。我们的好日子可有盼头了。”成员杏掰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大棚菜销售旺季,一个4亩地的大棚,两种蔬菜年产量在4万公斤以上,纯收入6万元。话语间,成员杏的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笑容。
目前,辛庄村像成员杏这样的菜农有50多名。为了调动村民发展大棚的积极性,村里组建了绿晨蔬菜种植合作社,育苗、技术指导、销售都是“一条龙”服务,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菜农们从种菜的“门外汉”成为独当一面的种菜能手,大棚收益也逐年增加,“一村一品”真正让村民尝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甜头。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