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陈华:怀揣知识与真情 与农民深深交融

2017-06-09 09:54: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陈华:为了产业腾飞

  临汾新闻网讯 她扎根农村,无私奉献,热情为农户服务;她情牵百姓,无怨无悔,采用5种培训法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她心系桑梓,勇于创新,使当地的设施蔬菜产业向精心经营温室和春秋大棚蔬菜成功转型发展,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她就是浮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陈华,曾担任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技术指导员。

  言语中透着朴实、行动中凸显干练,初见陈华,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个身材瘦小的女人与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的农艺师联系起来。

  “在1997年7月从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县农业局工作,从此便与农业技术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陈华开门见山地说,总想要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到现在,她在县农业部门工作了20个年头。

  陈华肩负着当地蔬菜技术指导员的职责,亲自设计规划、指导安排设施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印象田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温室基地和蛟头河大棚瓜菜基地,陈华先后引进筛选出了适合浮山县种植的津优35号黄瓜、京欣2号西瓜和贝佳西红柿等新品种10余个,示范推广了有机蔬菜种植、简易无土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等实用技术8项,创新展示推广镀锌钢管无支柱大棚新结构等新材料3项,实现了“农村技术服务零距离”精准化一流服务。

  五年来,她累计培育科技示范户300余户,辐射带动3000余户设施蔬菜种植户。

  “当时全县设施种植户知识水平普遍低下、甚至可以说是无丁点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回忆起当地设施蔬菜起步时的艰难,陈华深有感触地说,为此,她严格按设施蔬菜技术规程指导、昼夜24小时开机、为农户热情服务、农户随叫随到。与此同时,她采用5种培训法更加方便快捷地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带领全民共同致富。采用实地指导法,面对面、手把手解决农户实际存在的技术难题,填写好指导手册;采用手机解答法,解决农户生产中的应急问题;采用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确实让干部群众学有示范、看有样板、干有目标;采用编写发放资料法,方便群众随时温习阅读巩固,累计年发放6000余份,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

  “大棚刚建好那阵儿,心里真没个底,幸好有陈华的跟踪服务,近三年时间,从种植1座温室发展到种植2座温室,年产值10万元以上。凭良心说,能有这样的好收成,应给陈华记头功,我从心里感谢党的好政策!”科技示范户李雪峰乐呵呵地说,在陈华的指导下,他成了种植的行家里手,辐射带动周边村民陈红胜、衡黎明等农户投身于温室蔬菜产业种植中。

  陈华心里装的是农民,谋的是蔬菜产业的发展。她率先垂范、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从事着设施蔬菜技术培训工作,短短几年内,实现了由粗放种植露地蔬菜到精细经营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由简单种植小拱棚蔬菜到精心经营温室和春秋大棚蔬菜的转型发展。该县蔬菜播种面积由2010年的1万亩发展到现在的5万余亩。特别是设施蔬菜播种面积由原来的800亩发展到现在的2万余亩,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广大菜民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全国农技推广技术指导员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

  她的岗位是平凡的,多年来,她用知识和真情与农业和农民深深地交融在一起,在浮山县“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现代设施蔬菜农业转型跨越发展中做了一枚小小的石子,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创造了浮山县设施蔬菜园区特色、高质、高端、高效“一特三高”的历史最好记录,实现了“土能生金的美好愿望”。

  近年来,她先后荣获省、市、县各级奖项30余次。其中2009年获省科协“科技奉献奖”先进个人;2010获省农业技术推广站“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先进个人;2011年获市劳动竞赛委员会“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获山西省农业厅、省农林水工会“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优秀工作者;2014-2015年获得2项国家专利;2016年获得县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获得县第二届县委联系专家;多次获市农委“蔬菜工作先进个人”“服务基层先进工作者”称号。

  看着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大棚、一辆辆装满蔬菜的大车、一张张菜农幸福的笑脸,陈华满怀信心地说:“我出身于农村,最了解农民的需求和愿望,我就是想为农民多做点实事,让他们增加收入,早点过上富裕日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用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农民的热爱,投入到浮山县发展蔬菜产业的大潮中,为浮山的现代农业发展添砖加瓦。”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