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郎寨村:一幅美丽画卷在这里铺开

2017-09-01 09:29: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8月30日,记者来到安泽县马壁乡郎寨村,看到宽阔整洁的乡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新修的文化墙上悬挂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古朴的墙面上还有村规民约等内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村民们三三两两惬意地坐在一起谈心聊天,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王增华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改变村民的观念。图为他和驻村工作队同村“两委”班子的同志们共同商讨郎寨村的发展。

  郎寨村位于马壁乡北部,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447户1060口人,耕地面积6900余亩,以种植玉米和小杂粮为主。2015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目前有23户。由于濒临水库,这里钓客、游客络绎不绝,村内还有奇特的无顶塔,“第一书记”王增华依托村里的有利资源,带领村民走旅游扶贫的路子。

开学前,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的人员带着全院同志的关心和慰问,为该村今年考上大学的5名大学生送来爱心款。王琦是这次考上大学的资助生,她感慨地说:“感谢市检察院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回报家乡、回报社会。”

  跟随着他的脚步,记者来到具有浓郁乡村气息的农家小院,简单古朴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庭院里墙壁上爬满了丝瓜藤,院中木亭上长满了葫芦蔓,为小院增添了几分活力。“吃农家饭,喝荀子酒,住农家窑,以当地的特色风味吸引八方游客。通过发展旅游扶贫,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带动村民脱贫,一举两得。”王增华笑着说。

  村民李艳丽说:“王书记来到咱村后,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了,不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了新的产业。他把原来废弃的窑洞改造成农家小院,把以前的羊场改造成绿缘养鸡合作社。今年我家孩子考上了大学,他还协调助学金,一心为咱农民谋福利。”

王增华经常走村入户,到贫困户家中宣传扶贫政策。贫困户路小五说:我现在是村里的护林员,真心感谢王书记让我脱贫啦。”

  驻村两年多来,王增华在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帮助下,多方协调资金建设村级基础设施、郎寨文化广场和西里引水工程等项目。以“惠农乐”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大象集团郎寨村种猪繁育基地、300亩“玉露香”梨树基地、村级集中式光伏、百亩“泰椒”种植基地、牡丹基地、连翘基地及绿缘养殖场为平台,建立郎寨村贫困户产业支撑平台,通过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模式,形成有劳动能力贫困村民务工参与,社会兜底、深度贫困人口扶助到位全覆盖的脱贫措施形态,有力地推动了郎寨村脱贫攻坚步伐。他协调市检察院为该村19名大学生每人捐助3000元助学金……这一件件、一桩桩实事,得到了村民的信任。说起王增华,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为他点赞!

为完善村容村貌,通村公路需要修复拓宽,王增华邀请县交通局负责人前来实地考察。

  村党支部书记郭连财说:“王书记到咱村后,把村子当自己家一样,扎根搞建设,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用实际行动来改变大家的思想观念,给大家带来了动力。如今,咱村环境美,村民干劲足,我们都深信在王书记的带领下,郎寨的明天更美好。”

村里今年栽植了“玉露香”梨300余亩,其中间作150亩泰椒。贫困户王来良说:在王书记的带动下,我们村今年种植的泰椒,不仅长势好,订单农业还有保障,日子越来越好了!”

  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华说:“王增华扑下身子,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田间地头,他都踏实苦干,发挥自己的才干,用实际行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不怕苦、不怕累,带头干活,与村民同吃住、同劳动,跟大家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他不愧是我们检察院的好干部、好党员。”

  记者 刘静 王婧 实习生 高望晋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