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刘辉:大爱架起生命“桥梁”

2017-09-01 08:51: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在市中心医院(第四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位特别忙碌的医生,只要是工作时间,他都精神高度集中地在手术室为患者做手术,与时间争夺一线生机,与死神抢夺一丝希望。他就是心外科主任刘辉。

  日前,记者走进刘辉办公室,墙上挂着的获奖证书尤为醒目,摆在角落的“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在这一墙的奖状对比下,显得更为突出。“这些荣誉其实更多的是鞭策,挂在墙上时刻提醒自己要对得起这些荣誉。”刘辉把“省五一劳动奖章”递给记者,“这些天事情太多,还没来得及挂上。”

  刘辉的一天很简单,家、医院两点一线,几乎腾不出属于自己的时间。“6点50分起床,吃点早饭,7点半到医院,查房、交接班,9点上手术台,一台手术大约要4到5个小时。”这样的一天对刘辉而言算是相对轻松的。“有时候上午的手术结束,下午四五点又来急诊,这种情况下就得连轴转,两天一夜不休息也会有。”刘辉说起这个在外人看来繁重的工作时,“在手术成功完成后,自己甚至会很亢奋,忘记疲惫、忘记辛苦、忘记所有的一切,只有手术成功后的幸福感和作为一名医生的成就感。”

  这位36岁的医生说话很随和,言语中却有掩盖不了的自信。刘辉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师从中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易定华教授,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工作期间参与完成心脏及大血管外科手术近2000台。2014年8月回到市第四人民医院后独立完成了我市首例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矫治术、心脏瓣膜置换术、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和外科手术等,填补了我市心脏外科领域多项空白。这些成就是刘辉的自信,更是他的资本。“上次楼道有个患者,我和同事说:‘你看,这人心脏瓣膜的问题,一会儿准来我办公室’。”刘辉眼看着病人走过了自己的办公室,却又返回敲开了他办公室的门,“因为接触的多了,看他的面色,综合分析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刘辉有点小得意。

  自信的刘辉也有过不去的坎儿,比如“76”这个数字。在他来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第76台手术中,尽管拼尽全力,但那个重症病人最终没能挺过来。虽然在医院看到了太多的生死,刘辉还是深受打击。理智告诉他这样的重症病人很难抢救,要接受现实,但是情感上刘辉很难平复。“我知道重症病人抢救不过来的事情会发生,我也明白我要接受这种结果,但是等它真的发生在你面前,你要承担比想像中要大太多的精神压力。”刘辉低下头诉说着有关“76”的种种,那个自信的他不见了,“76”离开的时候,他觉得他累了。

  “心外”流行一句话,“在‘心外’当大夫,要么英年早逝,要么长命百岁”,这取决于医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台接一台的手术甚至让刘辉很难再有闲暇伤感。“每一个病人你都要负责,上一台手术的情绪不能影响到你眼下的事情。”作为团队的主刀医师、精神领袖,刘辉已经能很好的调整自己来保证团队的稳定。“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时待命”是“心外”的一种常态。有一天半夜,医院急诊传来电话,“有个患者心脏病变导致血压一直降低,甚至几度出现休克。”刘辉当即赶到医院,查明原因,和家人谈话,动手术,最终将病人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刘辉回忆道:“病人血压这么低,确实手术有风险,但是如果你不能扛起这个压力做决策或者晚一点做决定,那病人活下来的希望就很渺茫了。”

  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让刘辉失去了很多美好的家庭时光。“我们是有年休,患者可没有年休。”刘辉打趣地说。生活中,他难以完成对儿子的陪伴,又错过了女儿的成长。“陪儿子出去玩,不到最后不敢订机票,经常就是爱人带着玩。”刘辉说,“1岁的小女儿说话很早,妈妈、阿姨都会叫,就是不会叫爸爸,可能是故意气我吧。”刘辉的眼神里透露着对两个孩子的宠溺。

  刘辉总说医生是选择了就没有回头路的职业,因为学习周期很长,长到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个性。“那要是再选一次呢?”记者问。“还是医生,我想不到除了医生我还能做好什么。”几乎没有思索,刘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