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教师张玉虎:只愿丹青更胜蓝

2017-12-05 22:54:0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由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文化厅和山西省演艺集团共同主办的山西省第六届“雏菊奖”青少年艺术大赛揭晓,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参赛书法、剪纸、篆刻、烙画、指画的48名学生全部获奖,尤其是参赛篆刻的郭庆、高静、杜鹏程等17名学生,清一色拿到了一等奖。

  为此,记者采访了该院艺术设计与传媒系篆刻教师张玉虎,了解他教书育人背后的故事……

  情有独钟研篆刻

  张玉虎1951年出生在尧都区城东卧虎山下大翟村,这是一个依山傍水、传统文化浓郁的古村落,村里有无佞殿、青莲寺、玉皇阁等古建筑数十座,其上高悬的匾额,连同家户大门上的题字内容均出自四书五经,其字体多为正楷的颜体,也有不少端庄的篆体,如文庙前国民小学两旁的楹联,就是以篆文刻写在浅灰色的砖面上。童年时的张玉虎对这如画的文字情有独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枚祖辈流传下来的篆印,好奇地问它是怎样制得的,大人回答说:“是用小刀在玉石上刻出来的。”他惊讶地观赏抚摩着手里的篆印,从此,小刻刀与玉石碰撞的光华在他幼小的心田里击溅着……中学毕业参加工作,张玉虎如愿以偿让小刻刀与玉石碰撞出光华来,初试的几枚印章很顺手,得到业内人的称赞。当他看到梁东汉先生的《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一书后,便决定先用功练习书法,真草隶篆依序过目过手,从一个篆字里,他关注到其中的象形,从笔画的搭配中,辨出其中的指事和两个象形中的会意。

  他会花一整天的时间,欣赏笔画繁复的石鼓文,推衍秦篆由甲骨文的演化。2001年,张玉虎北上进入中国书协培训中心篆刻研究班,在首都苦学的四年里,他得到李刚田、刘洪洋等大师的精心指导,视野更为开阔,手法日臻娴熟。

  他篆刻的优秀印章已达300余枚,入选国展、省展并拿遍金银铜奖,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临汾市书协理事。

  他的同学、中国作协会员、山西散文学会副会长乔忠延为他的篆刻作品写下这样的文字“这里有历史风云,有文化积淀,有人生历练,有切身体悟,张玉虎将这些集纳一体,酵化颖变,挥洒于笔端,游刃于刀尖,于是方寸印章有了千古风韵,有了时新风姿。”

  教书育人站讲台

  2013年3月,张玉虎应聘至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走上讲台前,他一连几夜在床上辗转反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篆刻,这一宗留传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同书法、绘画、中医一样,应继续传承和弘扬,教师该如何依据其内在的规律,让它一步步走进学生的心田?给学生一升的知识,自己要具备一桶的容量。张玉虎不但加倍学习深化自己的专业,还细心揣摩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并且加班加点精心备课,写成一份份教案,再考虑如何传授。他说,要让学生有兴趣地执刀刻石,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深入浅出地讲解其要义。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上,他教给学生篆刻的方法和技巧,为了调动全班学生学篆刻的积极性,他对学生一直是多鼓励、少批评、不挑剔、不迁就。他常向学生说:“一人问题,大家注意;一人经验,大家汲取;一人成绩,大家学习。”当他看到学生欠缺有关篆刻的资料时,就把自己收藏的二百多本篆刻书籍、杂志贡献出来,在教室一角给学生们配备了篆刻读书柜,把自己购买的刀具和石头,无偿地提供给学生使用。他的爱心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篆刻的热情与活力,女同学为了一方好石头,宁愿不买化妆品;男同学为了学好篆刻,悄悄戒掉了烟酒。看到学生们如此深爱篆刻,他心头甜丝丝的。

  只愿丹青更胜蓝

  11月17日,记者走进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系,张玉虎正在为学生讲解篆刻的四大功能,教室里回荡着他娓娓动听的声音:“一是社会功能,二是艺术功能,三是实用功能,四是市场功能……”学生们如痴如醉地听着他阐述篆刻在当今社会的应用性、篆刻内在的审美情趣、篆刻点染书画的动能,还有流动于市场的货币价值……在他的篆刻课上,一改过去“先生讲,学生听”因循守旧的模式,而是老师和学生们一起互动,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把篆刻知识植入学生的心田。在教学之余,他甘当小学生,一点一滴向学生请教网络传播知识,在手机微信上给学生批改作业,和学生交流体会。

  工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至2017年,马奇琛、尚孝公、高静等60名学生的篆刻作品连续四年荣获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文化厅主办的第三、四、五、六届“雏菊杯”一等奖,张玉虎获优秀辅导教师奖。2015年,他所教学生的篆刻作品荣获山西省教育厅、公安厅、文化厅等单位举办的禁毒艺术作品大赛金奖,并制成电视主题宣传片进行网络宣传,他本人获优秀辅导教师奖。同年,在省共青团、省文联、省教育厅、文化厅举办的校园文化艺术展中,他所教学生又获一等奖,本人获优秀辅导教师奖。

  谈起对学生多次获奖的感受,张玉虎引用一位著名教育家的名言表达心情:“看见自己的学生胜过自己,永远是作老师的一件乐事。”

  记者 刘晚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