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胡泽岗:披荆斩棘 追求绘画最高境界

2018-01-24 10:38:41 来源:临汾新闻网

胡泽岗正在创作

  临汾新闻网讯 窗外,瑞雪纷飞;窗内,墨香四溢。在市文联的“龙云轩”画室里,一位中年男子正伏案作画。画者名曰胡泽岗,画作名为《四君子图》。胡泽岗说,梅兰竹菊作为中国画笔墨的代表,能把中国画需要的笔墨技巧都体现出来,要想画好得下苦功夫,所谓的“半世兰一世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见他笔下的梅,迎风傲雪,呵气凝香;兰,深居幽谷,清香如檀;竹,疾风劲节,挺拔不佻;菊,丽而不媚,闲适散淡。胡泽岗说,古人将构图称为“置阵布势”,一幅中国画作品必须有一种气势和力量,具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和勇往直前的气势。

  胡泽岗,1964年出生在襄汾县张礼乡辛建村。张礼乡很小,却有一个小小的火车站,年少的他经常去火车站,看那南来北往呼啸而过的列车。他说,有多少次都想随着人流进站,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说起和美术的缘分,缘于村里的一家亲戚办喜事,请木匠打了两口木箱,胡泽岗的父亲请来了一位朋友给木箱上画画。他还记得,那是一个晚上,屋子里的煤油灯闪闪烁烁,那画在箱子上的芙蓉,满目风荷似清风明月,将他的思绪倏忽带进了一个清凉寂静的世界。年少的胡泽岗看着眼前的画家一一收起画笔,心里头羡慕不已,“什么时候我也能拿起画笔,画出这些画来呢?”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从此以后,那箱子上的荷花就一朵朵地开在他家的院子里,开在他家的墙壁上。到了上学的年龄,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胡泽岗得到了一本《西游记》连环画册。如获至宝,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他就在作业本上画画。《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包括一个个妖怪就这样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地走了出来,引得同学们一下课就抢着他的作业本看。至今,那些发小谈起童年来,谈得最多的还是胡泽岗作业本上的那些画。

  1982年,18岁的胡泽岗应征入伍了。验兵那天,他草草几笔画出的喜鹊登梅,得到了部队首长的青睐,抓着他的表格不肯松手:“这个兵画画得好,部队需要这样的人才,我们要定了。”3年的军旅生活,给胡泽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部队阅览室,每当庆国庆、庆元旦、庆八一等节日的时候,那里就成了他的阵地。他在阅览室里画出的画,把每一次活动都装扮得鲜艳夺目。许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战友们在一起小聚,谈得最多的还是他当年在阅览室里画的那些画。

  1985年,胡泽岗光荣退伍,被分派到临钢工作。工作的地方钢花闪烁,可在他的心灵深处,绘画的火花也从来没有熄灭过。他师从中华书画协会常务理事李振淑,而李振淑老师先后师从崔子范、董寿平、娄师白等著名画家,逐渐形成自己色墨雄浑深沉、形意深韵和谐的艺术语言。同时,李振淑“承古创新,博采众长,独辟蹊径”的画风也深深地植根在胡泽岗的心底。为了秉承老师的画风,他“搜尽奇峰打草稿”,至今,他那个时期的速写簿依然保存得完好无损,上面记录着各种花、鸟、山,以及各种亭台楼阁的画法。而翻开2009年第4期的《临钢工人》杂志,他在那个时期创作的《龙腾虎跃》刊登在最醒目的位置,映照出钢城儿女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

  胡泽岗创作的花鸟画自然、生动、和谐,看似轻描淡写的画面,却蕴藏着画家独具匠心的用笔、用墨及着色。他新近创作的《清香图》,寥寥数笔,画出了一池荷塘,还有荷花从骨子里浸出的美,立在画面上的蜻蜓,仿佛在讲述着一个发生在荷塘里的童话。胡泽岗说,一个好的画家要先言笔法,再论墨气,还要讲丘壑,笔法要古,墨气要厚,丘壑要稳,这三者得则气韵生矣。只有气韵流动,才能画出事物本然之“性”。画家和世界的关系,不是站在世界的对岸来看待世界、欣赏世界、描绘世界,而是回到世界之中,把自己看成世界的一分子,世界的一切都与自己的生命密切相关。由此产生心灵的感悟,产生对世界的独特体验,便是心灵的境界、生命的境界。心灵之境,是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境界。

  市文联办公楼里的“龙云轩”,是胡泽岗搞创作的地方,也是他心灵休憩的地方。他说,一路披荆斩棘走到现在,中年了,才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真正热爱的绘画里,真的没有想到,有这么一天,能把情有独钟的事业变成自己的工作。得到这样的机会不容易,我会加倍珍惜这人生迟来的春天,怀抱对绘画的赤子之心,追求绘画的最高境界。

  记者 刘晚 文/图

《清香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