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第一次注意王翠霞,是被她发表在报上的两篇教学感悟吸引了,一篇是《爱的奉献》,另一篇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第二次注意王翠霞,是看到她带领学生们开展“抖空竹”这个传统游戏的消息。两则信息让记者心头一颤,这该是一位多么有爱心的老师啊!1月19日,记者走进尧都区临钢小学找到了这位有故事的老师,就要放寒假了,她像往常一样忙碌着……
王翠霞(中)辅导学生作业
走向三尺讲台
王翠霞1976年出生在长治市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从小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秀。在一片赞扬声中,她从小山村考入县城的初中,又考入长治市高中,直到1995年考入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成为村里考出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农村人大多重男轻女,供女儿上高中,是非常不易的一件事情,王翠霞至今都在感恩母亲对她的爱与支持。
师范毕业后,王翠霞进入临钢一区幼儿园工作,由于幼儿园学前班的取消,她于2002年6月调入临钢小学工作。在临钢小学,虚心好学的她向各科老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创新,用“问题设计为导向、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质疑为关键、展示交流为特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她说,第一次站在三尺讲台上,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时,她发现自己所面对的不止是几十双求知的眼睛,而是一个需要用爱来倾注的海洋;当她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孩子们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求着阳光雨露,她顿时感到自己肩头责任的重大……
设置特批作业
新学期刚开学时,王翠霞就感到班里的李阳阳是个懒散的孩子,课堂上夸夸其谈,课后作业邋邋遢遢,田字格里字迹歪歪斜斜、拼音格里的拼音“上天入地”、作业中更是错字连篇。王翠霞很快就认准了他的七扭八歪“阳氏字体”,不用看名字,就能一下认出来。
为了帮阳阳改掉这个坏毛病,批作业的时候,王翠霞叫同学们把阳阳“请”到自己身边站着面批,把他作业本上出现的错别字,用红笔重重地圈了出来,还把作业写得漂亮的同学的作业本翻给他看, “一定要把字写好,字是人的脸啊……”一次次地,苦口婆心地教育阳阳。
慢慢地,王翠霞发现,阳阳的作业有了变化:作业整洁了,字迹端正了,每天默写的字数总是别人的两倍,并且字的“个子”缩小了许多,一笔一画写得重重的,十分清晰有力。她还想起,每次发作业的时候,阳阳总是用期盼的眼神翻看优秀作业的名单……
王翠霞明白过来了,阳阳盼来盼去是盼着作业本上有个“优”字呀,她一下子感觉到手中的这份作业好沉,这是一个孩子用“心”写的。她在阳阳的作业本上工工整整写了一个“优”,盖上了三颗鲜红的“星”,还特意画上一张迟到的笑脸。上课铃响了,她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教室说: “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发现了一份最满意的作业,它是李阳阳的!虽然这次阳阳的作业中还有两个小失误,但老师相信,这份作业是阳阳用最认真、最努力的态度完成的。”从同学们的眼神和小声地嘀咕中,王翠霞看出了孩子们心中的疑惑,于是她翻开阳阳以前和现在的作业本,把阳阳的变化展示给大家看。 “请同学们用掌声向阳阳表示祝贺!”边说边带头鼓起了掌,随即,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此时,她望了一眼阳阳,阳阳坐在座位上像旗杆似的,坐得笔直,王翠霞从他的眼神中捕捉到了激动。从此后,阳阳作业本上又多了许多丰富的内容:一面面鲜艳的小红旗,一个个可爱的笑脸。
开展特别班会
今年9月,王翠霞接了四年级新班。她发现一位叫丁丁的孩子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甚至很少说话,即使说话,声音也低低的。王翠霞忙和原班老师及孩子的父母交流,才得知孩子的奶奶从小就教育孩子不能在楼里大声说话,否则邻居会讨厌的。王翠霞想,孩子总不大声说话,对他将来的发展有影响。于是,在班会课上,王翠霞开展了“说话声音是大好,还是小好?”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讨论。王翠霞观察到丁丁也在认真聆听,于是让丁丁发表自己的看法。
“说话声音低不好,老师和同学们听不清你说的是什么。”
丁丁终于说话了,虽然声音比平时高不了多少,但是进步了。王翠霞带头为他鼓掌。
“对,说话要分场合,该小时一定要小,该大时一定要大。”
王翠霞趁热打铁。 “丁丁同学,老师希望你以后能大声说话,因为老师非常想听到你的声音,你愿意吗?”
“愿意。”丁丁的声音比刚才大了许多。脸上久违的笑容也露出来了。
此后,语文课上,王翠霞经常叫丁丁回答问题,回答对了,总是带头为他鼓掌;放学路队,有意让丁丁站在第一排,以便增强他的自信。慢慢地,丁丁变了,爱说了,也爱笑了,朋友也多了,说话的声音也大了。
半年后的一天,课间操结束后,王翠霞正准备回办公室,丁丁跑过来大声对她说:“老师,谢谢您!”
王翠霞说,那一刻,她好感动。爱是教师的天性,她愿意做一根蜡烛,为学生奉献所有的光和热。从金子般的年华到日染桑榆,王翠霞留下一行行奋进的足迹。
记者 刘 晚 文/图
责任编辑:姚建